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国平
正在北京大学进行的“寻找致远舰”展览中,一枚小小的印章引起参观者的驻足。
这枚印章是2015年对致远舰进行水下调查时出水的,上面刻有“云中白鹤”四个字。在当时就有专家认为这枚印章疑似是邓世昌的私人物品。
一同展出还有一件青花印泥盒,但展出时未介绍印泥盒与印章在水底的位置关系。
致远舰出水文物“云中白鹤”印章。
印章中“鹤”字有缺笔
这位印章为石质,只有大拇指大小,长、宽、高都是1.8厘米。
据书法家刘智先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这枚印章上的“鹤”字较为特殊,是以简代繁体,无鸟字旁。
刘智先说,刻印时会根据印面章法的需要做取舍,只要不违背六书造字原理即可。
云中白鹤,比喻志行高洁的人。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致远舰出水文物“云中白鹤”印章,只有拇指大小。
在2015年该印章刚刚出水时,文史学者萨苏也对刻印的技巧做出了相同的判断。
同时,萨苏表示,根据他的推断这枚印章疑似是邓世昌的私人物品,并给了两个理由。
一是,邓世昌常驻辽东,多次在俄国远东地区乃至日本海巡航,也曾在多次朝鲜半岛出现危机的时刻前往当地稳定局势。“云中白鹤”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而邴原是三国时著名的学者与名士,曾住辽东,为“辽东三杰”之一。“云中白鹤,比喻志行高洁的人,以此形容邓世昌并不为过。”
第二是,这枚印章的发现地点疑似为致远舰舰尾的军官舱。
不过也有多位甲午史学者认为目前难以判断该印章的所有者,现在缺乏该印章为邓世昌使用过的直接证据。从印章的质地和刻迹来看,不排除是致远舰上其他官兵用于练手刻的闲章。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此前表示,目前尚难以对一些重要文物的性质作出判断。“云中白鹤”印章,确定其所有者身份仍需进行严谨的考订工作。
一同展出还有一件青花印泥盒,但展出时未介绍印泥盒与印章在水底的位置关系。
唯一确认邓世昌印章藏于上海
虽然来自水下的“云中白鹤”印章的归属难以确认,但如今仍能看到当年邓世昌用过的印章。
目前唯一可以确定是邓世昌生前使用的印章藏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这枚印章的材质为水晶,上半部为墨绿发晶,大小较“云中白鹤”印稍长。
邓世昌字“正卿”,因此章上镌有阳文“正卿书章”。
藏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邓世昌印章。
印章是邓世昌的长孙邓小鹏生前捐献,现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
藏于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的邓世昌印章。
此外邓世昌长子邓洪浩的养女邓素娥在1982年时曾写过一篇文章,文中称,家中曾有一方手指见方的白玉印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抄走。印章刻有“邓正卿印”字样,是邓世昌生前“珍若拱壁的怀中之物”。
后人记述邓世昌:“平日藏名书最多,尤好黄山谷(黄庭坚)笔法。治军海上,公余即以学自娱”。
邓世昌遗物大多散失
邓世昌的遗物,绝大部分已经散失。广东省博物馆曾在邓世昌后人手中征集到几件。
一是欧洲制造的铜座钟,高约20厘米,推测是邓世昌1880 年或1887 年前往英国接带军舰期间所购买。
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的邓世昌遗物:欧洲制造的铜座钟。
另有丝绸被面一床,红色,绣花。青花小瓷碟1 件,碟底绘有三只蝙蝠,有“大清光绪年制”款。这两件遗物是邓世昌在北洋海军服役期间回乡探亲时使用的。根据记载,邓世昌从军后,只回过三次老家。
此外,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还收藏有邓世昌使用过的雍正款青花瓷碗1件。
在广州邓世昌纪念馆的花园存有邓世昌手植苹婆树一株。另有对联和诗词各一幅,邓家人推测是邓世昌年轻时的手笔。
有关邓世昌遗物的散失,邓家后人曾有过简单的透露。
1960年底,当时海政文工团话剧团在上海艺术剧院演出话剧《邓世昌》。当时邓世昌的长孙邓小鹏将先祖的遗物,包括有关照片、《哀荣录》以及邓世昌手书的四幅屏条等,交给了海政文工团的有关负责人,请他转交给国家。
1990年6月,邓小鹏女儿邓立英撰文回忆,在1965年和1980年,她曾先后两次写信给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回信都说没有收到这批遗物。
邓素娥此前也回忆说,除了印章外,还有邓世昌生前爱用的水盂以及盂中小羹匙一只也在当时被非法抄走。
邓世昌的长孙邓小鹏1964年在上海去世。
“先祖的遗物实在不多。”邓小鹏生前曾说,“先祖殉国后两年,我才出生,因此知道的事情也很少。据说先祖常年在外,连我的母亲也只看到他两三回。”
评论 3
贤儿 2017-06-09
邓世昌遗物看来都在那年代被私吞了!
香香baby 2017-06-08
鞑子国英雄
冰岛不在了 2017-06-08
啊哈哈哈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