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其琛:第三次中苏边界谈判始末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5-11 10:29 7268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国平

据新华社报道,原国务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因病于2017年5月9日22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自1982年起,当时还是外交部副部长的钱其琛就在北京、莫斯科两地间穿梭,就中苏关系正常化问题与苏方进行政治磋商。期间,作为代表团团长与苏方进行了第三次边界谈判。

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记述,由于历史原因,中苏两国边界在黑龙江(阿穆尔河)一段,在清朝时,只是简单地以江为界,没有严格划定。苏联一直站在当年沙俄蛮横的立场上,声称中国的边界应当划在界江界河的我方沿岸一线。这样一来,江中的岛屿自然就划归了苏联,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成了苏联的内河。

“我方当然不会答应。”钱其琛说。

“断断续续谈了近40年”

钱其琛在《外交十记》中记述,由于历史原因,中苏两国边界在黑龙江(阿穆尔河)一段,在清朝时,只是简单地以江为界,没有严格划定。苏联一直站在当年沙俄蛮横的立场上,声称中国的边界应当划在界江界河的我方沿岸一线。这样一来,江中的岛屿自然就划归了苏联,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成了苏联的内河。

“我方当然不会答应。中国主张,按国际法准则及国际实践,应当以界江的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国界。1969年,中苏两国的珍宝岛流血冲突,盖源于此。”钱其琛写道。

从1964年中苏首次边界谈判开始,断断续续谈了近40年,双方一直争执不下。

当时,中苏(俄)双方围绕边界问题主要进行过三次谈判。

第一次谈判在1964年2月至8月期间进行,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为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他是一位革命战争年代的老将军。由于当时中苏关系公开恶化,根本不具备解决边界问题的条件。

对于第一次谈判,钱其琛在书中披露,双方交换了地图,就东段边界走向口头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但没签署任何正式协议,会谈等于没有取得结果。当年l0月,赫鲁晓夫下台后,边界会谈未再恢复。

第二次中苏边界谈判是1969年10月开始的。这一次中国政府代表团首任团长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由于这期间两国关系一直尖锐对立,谈判前双方甚至在珍宝岛发生过激烈的武装冲突,谈判没有能够解决任何一段边界问题。

“第二次边界谈判持续了九年,双方在讨论维持边界现状协定草案时一直围绕争议地区问题激烈较量。l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致使第二次边界谈判中断。”钱其琛回忆。

“成为促进中苏关系正常化的组成部分”

第三次边界谈判始于1987年2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是时任外交部副部长钱其琛。

据钱其琛回忆,这次谈判的大背景是中苏两国就关系正常化问题进行政治磋商。

1986年7月28日,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苏联远东城市海参崴发表长篇讲话,其中讲到解决中苏边界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他接受了中国在中苏边界谈判中所持的立场,同意按主航道中心线划分阿穆尔河(黑龙江)边界线走向,希望不久的将来,边界成为和平友好的边界。”钱其琛在书中写到,“中央决定抓住这一时机,采取相应对策,对戈尔巴乔夫的讲话表示了审慎欢迎的态度,接过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的提法,同意恢复边界谈判。”

随后,根据中方关于恢复边界谈判的建议,中苏外长1986年9月在纽约会见时达成协议,两国边界谈判于1987年2月在莫斯科举行。

由于戈尔巴乔夫的海参崴讲话,公开宣布以界江主航道中心线作为苏中东段边界,接受了中方的立场,使谈判有了基础,得以在比较好的气氛中进行。

其中,钱其琛主持了1987年2月和8月的两轮会谈,此后的会谈是由田曾佩副外长主持的。

在中苏举行高级会晤前,双方就东段边界走向大部分达成了原则协议。至于复杂的西段边界,双方就划界原则取得了一致意见,并同意成立专家工作组具体讨论西段边界走向问题和成立联合摄影小组进行共同航摄,等等。

对于这第三次谈判,后来唐家璇回忆说,颇具戏剧性,谈判对手先是苏联,后来则变成了俄罗斯。

在第三次谈判的基础上,双方分别于1991年、1994年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和《中俄国界西段协定》,至此除黑瞎子岛外两国绝大部分边界得以划定。

自1982年起,当时还是外交部副部长的钱其琛就在北京、莫斯科两地间穿梭,就中苏关系正常化问题与苏方进行政治磋商。

而边界问题是双方关系正常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三次中苏边界谈判的进展有助于缓和两国边境对峙形势,成为促进中苏关系正常化的组成部分。”钱其琛说。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