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打架。
5月1日,综合格斗教练徐晓冬约架各门派。
踢馆条件就一个,只和掌门人打。
掌门瞬间成高危人群。
今天给大家聊一下清新脱俗的话题——踢馆。
中国有着悠久的武术历史,自古以来武师们为了各自武馆的商业竞争或是切磋交流,会到其他武馆进行挑战,这种行为被称为踢馆,通俗点说就是砸场子。
既然大家都是习武之人,那切磋起来自然也要在公开、公平的基础之上,这样较量后发生的胜败结果,才会被大家认可。踢馆逐渐也成为了中国武术圈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特殊文化。
直到今天,踢馆的事情也依旧经常发生,不过个中细节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挑战者多为业余练习者以及好事者、切磋过程中时常发生不遵守约定规则现象、挑战者与被挑战者都普遍缺少武者风度甚至不再互相尊重。
大家先感受下劲爆的国内踢馆合集。
视频中被KO的一方都是踢馆者,他们虽然身份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足够业余。
比如这位被侧踹踢飞的秋裤大叔
还有这位用脑袋迎击对手高扫的耿直Boy
之所以大多数踢馆者的水平都非常业余,是因为如今能做出踢馆行为的人大多数都是不清楚自己斤两的妄人,当然也不排除少数自学者希望以踢馆的方式来学习交流。
另外,通过合集我们也发现,切磋过程中时常发生不遵守约定规则的现象,比如这样
还有这样
个中原因包括教练或馆主权威被挑战后心里的愤怒,还有就是如果被成功踢馆那也就意味着此后的招生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就是说面临被砸饭碗的风险,所以不愿给挑战者留下任何翻盘的余地。
人在江湖飘,难免挨飞刀。
如果有人踢馆,结局无非两种,要么成为故事,要么成为事故。
如何拿捏火候?
遇到踢馆,首先,冷处理。如果你没有百分之百的获胜信心,不要当着学生面切磋。你可笑着说,好啊,兄弟。大家都是同行,一起训练,你先坐会儿,等下课我们一起玩。
第二试探,江湖险恶,在弄不清对手来路、目的、实力之前,不要盲目跟对手动手。你可以试试对方斤两,比如先让对方打打沙包。这是最好观察对方动作的方式。
大家都是一个系统的。对方只要打一会沙包,基本可以知道对手的水平、力量、技术有个基本判断。
如果对方不吃这套。你可以先“盘道”。盘道也是江湖行话,直白点说就是聊天。可以泡点茶,然后盘道,探探对方的底。比如问兄弟多大了啊?练了几年了啊?师傅是谁?然后提几个圈子里的人。基本就能判定对方分量。
第三切磋。定规则,就是大家怎么打。
如果对方是练咏春的,你尽量给他戴拳击手套。他的摊手推手就发挥不就来成了废物。
如果对方是练拳击的,你就说你用散打。(发挥踢功优势,目的就是绝不跟对方比他擅长的)
更阴的就是准备一双8盎司手套。自己用。在丢给对方一副12盎司的。一般来踢馆人生地不熟,不会注意到盎司数字。你要知道8盎司和12盎司击打效果完全不同。8盎司一个重拳打脸上,鼻子血能喷老高。
最后,自保。告诉对方你安装了摄像头,到时候把录像可以给对方留个纪念。其实是告诉他。别太过分。如果你赢了,对方要砸东西或要群殴你,你可以报警。如果你被打残了,也可以报警。
目前的环境早就过了,江湖事,江湖了的草莽时代。各位掌门还请保重。
封面新闻 编辑Lee
评论 29
我的依靠 2017-05-03
呵呵,电池哥不见了,你就来了
张惠娟 2017-05-03
武当相当了得,连孙悟空都不好使,只是后人完蛋了。
名真由里 2017-05-03
现在练武的,能打的赚不到钱,能忽悠的才挣钱,谁还愿意吃那苦头练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