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国平 实习生 周梓莹
4月23日,长征一号核潜艇退役后公开展览的消息,再次让人想起中国获取潜艇的努力。
1954年,两艘苏联海军的C级潜艇正式交付给中国,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1957年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种中型常规动力潜艇交付部队。
自1880年北洋海军时代制造了第一艘潜艇开始,历经清末末、民国到新中国成立,经过70多年的时间,我们有了自己的第一艘潜艇。
1974年8月1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中国成为当时全球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几代中国人都曾为获取潜艇、铸造海上盾牌而努力。
1、
北洋海军船坞里诞生第一艘潜艇
后世在追忆中国接触潜水艇的历史时,往往会提及一位前清的外交官——郭嵩焘。
1876年,以开明著称的郭嵩焘担任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
在英国期间,郭嵩焘记录下了他眼中的新奇世界,除了观察,他还愿意亲身体验,他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电话的人,还现场听过爱迪生讲解的“物理课”。
1877年,在英国伦敦的在一个试验水池旁,郭嵩焘走进一个四周镶嵌玻璃的“铁钟”,并侵入水中“三尺许”。
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郭嵩焘的这一次水底体验,是中国人第一次与类似潜艇这种兵器亲密接触。
就在郭嵩焘这次体验的3年后,中国第一艘有史可考的潜艇诞生。
图为: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
自1880年6月份开始,清末洋务重镇的天津制造局院内就蒙上了一曾神秘气息,只能听见工人敲打钢铁的声音,却无法探究虚实。
直到3个月后的1880年9月18日,谜底才得以揭开,这天是农历的中秋节,一艘外形古怪的船举行了下水仪式。
对于这个过程,当时上海的报纸《益闻录》做了详细的记载:“兹已造成,盖驶行水底机器也。式如橄榄,入水半浮水面,上有水标及吸气机。可于水底暗送水雷,置于敌船之下。其水标缩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中秋节下水试行,灵捷异常,颇为合用,因内河水甚深,水标仍浮出水面尺许。能令水面一无所见,而布雷无不如意,洵摧敌之利器也”。
三个月时间,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工人做了一艘潜艇。
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说,这艘潜艇的具体设计和建造者如今已不可考,只知道他姓陈。
这名天津机器制造局的官员“雇用工匠十余人,自备薪米油烛等费,并木料铁皮,分投采办,不动该厂公项”,等于是自费出资试造。当时他对这项工作进行了严格的保密,四周全部遮挡,“禁止外人窥探”。
天津机器局原本为军火工厂,此后为满足北洋海军小型辅助军舰的制造和部分维修工作,李鸿章设立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第一艘潜艇就诞生在这里。
陈悦说,从这些记载看,无论是外形还是原理,这般潜艇与法国1863年建造的“潜水员”号极为相似,简直可谓是中国潜艇的始祖。
当时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是如何获得或设计建造图纸的?
陈悦说,当时的晚清洋务运动如火如荼,各种新思想,新技术也不断从海外流传到中国。这份图纸应该就是当时一些开明人士在国外看到相关资料后介绍到国内的。
图为当时《外国师船图表》中刊载的一幅潜水艇设计图。从《益闻录》的文字描述看,很可能与这幅图类似。
这艘潜艇最后的结局如何?
陈悦说,由于当时这艘潜艇还十分初级,未能产生实战效果,在这次昙花一现的记载后,就消失历史中了。
“当时的潜艇还很粗糙,比如动力问题,比如供养问题,在当时还属于技术瓶颈。”陈悦说,但不管如何,中国人试图制造的潜艇的尝试,100多年前中国军工技术人员这种破除成见,追踪最新技术的努力,这种发明所带来的震撼,已远远超过了发明本身。
2、
辛亥革命后曾建飞潜学校
中国第二次萌发制造潜艇的想法是在大清亡后的第六年。
在清朝灭亡的前两年,清政府从福州船政选拔了一批毕业生到英国留学,学习制造技术。
在留学期间,他们中的很多人就对飞机和潜艇这种新生的兵器产生了兴趣。特别是在1914年一战爆发后,德国在和英国的海战中使用的潜艇,潜艇的威力开始被中国注意。
进入到民国后,1915年国民政府将这些前清时代派赴英国学习留学生转往美国,重点修习飞机、潜水艇专业,由此成为近代中国发展此类新兵器的开端。
除了从英赴美的改派外,还有一部分人是从国内直接派到美国的。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带队到美国的魏瀚,是船政培养的近代中国第一代造船专家。
魏瀚的侄子魏子浩也是奉派前往美国学习飞机、潜艇各技的留学生之一。
1917年末 ,这群留学生陆续回国。年底,当时的海军部利用福州船政局闲置的前清鱼雷、铜元车间,改建为飞潜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飞机和潜艇制造专业人才的学校。
飞潜学校的首任校长由参加过甲午海战的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兼任。
1926年5月,因经费短绌,海军制造学校和飞潜学校奉命并入海军学校。飞潜学校存在期间,曾研制成功多中型号的飞机,但潜艇因为难度较大,以及国内局势动荡没有取得预期进展。
3、
曾欲向美国购买潜艇
在郭嵩焘首次进入“潜艇”体验的将近40年后,1915年魏瀚在带队到美国的时候也进入到潜艇内部进行了仔细考察。
考察后,魏瀚对潜艇这种新式武器极度赞赏。有说法称,在听了魏瀚的考察汇报后,当时北洋政府曾想贷款向美国购买200艘潜艇,并准备组建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
陈悦说,购买200艘是夸张的说法,按照当时的“潜规则”,这种计划预算一定要往大了做,“可能真正只需要买2艘,但是计划说买200艘,这样最终即使被砍,也能达成目标。”
但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最混乱时代之一,作为国防武器中的奢侈品,潜艇的订购计划也成一纸空文。
但中国海军的潜艇梦并未完全破灭。
当时一战正酣,刚从美国学习潜艇操作技术归来的陈绍宽又被派往英国。
陈绍宽,前清江南水师学堂毕业,时任“肈和”舰代理少校舰长。
作为协约国成员,陈绍宽奉命前往英国观战,同时考察英国海军。期间,他专门到英国海军潜艇队考察,曾随潜艇出海操演巡弋,还曾直接随英国潜艇部队参加了战斗。
陈绍宽,一生致力于发展海军,对海军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1918年,他把在英国对潜艇的观察写成一份《潜水艇报告》,报告附录“英国潜水艇舰配表”,从这一份报告开始,拥有潜艇成为陈绍宽的一个梦想。
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之一,陈绍宽曾希望能从战败国德国得到一部潜艇,没有成功。
1928年12月,时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的陈绍宽又在《条陈扩充海军呈文》中提出,中国至少应拥有两艘潜艇以及其他最低数量的军舰购置,但因为蒋介石并未支持这一方案而落空。
4、
德国订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海军力量弱小的国民政府把扩充海军提上日程。
1937年6月,已是海军上将的陈绍宽代表国民政府和德国公司签定潜艇合同,并派人到德国、英国学习潜艇技术。
根据出发前的计划,中国原本要向德国订造排水量500吨级的远洋潜艇1艘、250吨级的近海潜艇4艘,以及潜艇母舰1艘。由于最后拨款只有一千万德国马克,因而真正开工的仅有两艘潜艇。
根据陈悦的考证,这两艘中国订造的潜艇,在德国的编号为U120和U121,属于TypII级的B型(同型艇共计20艘,除中国的U120、121外,其余的编号为U7-U24)。
陈悦说,TypII B型潜艇的适航行和机动性都较佳,属于早期较为出色的设计,其中德国海军自行装备的U23艇,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击毁多达20余艘的盟军舰船,战绩辉煌。
但对于中国订造的这两艘潜艇,德国船厂则将其作为实验品,在艇上任意修改,结果导致U120和U121的舰桥设计出现重大问题,适航性大打折扣。
这一幕让人想起半个世纪前,清廷向德国订购定远、镇远、济远三舰时,也成为德国公司的试验品。
中国向德国订购潜艇的姊妹艇U9。目前该艇已是俄罗斯黑海舰队博物馆的展品。
由于当时德国正在备战,因此为中国两艘潜艇准备的建造器材不断被德方征用,使得工程进度极为拖沓。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弱小的中国海军,旧式舰船大部分自沉阴江阻滞日军,失去海权,潜艇已无用武之地。
1939年9月1日,德国正式照会中国,那两艘尚未下水的潜艇由其海军部接收,已付款项愿意退还。
中国海军再一次与潜艇擦肩而过。
5、
英援、美援无望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援用《租借法案》,向美国要求援舰参展。经过协商,美国向中国海军赠送一批军舰,这给中国海军带来了获取潜艇装备的希望。
陈悦说,美国最终只是意图让中国海军承担美国至印缅海上航线的护航任务,赠送攻击性武器潜艇的计划最后未获通过。
在接收美援军舰同时,英国同意按《租借法案》向中国赠送或转让部分舰艇,其中就包括转让两艘潜艇。但最终由于英国在战后战力不足等原因,两艘潜艇的事情最终也不了了之。
6、
“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
中国海军真正拥有自己的潜艇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
1950年,在海军司令部成立伊始,就将建设潜艇部队纳入海军发展三年计划,当年12月18日,中国正式请求苏联提供潜艇,以及帮助训练人员。
陈悦说,经由清末、民国,数十年过去。1954年6月24日,在旅顺老虎尾,两国代表签署文件,苏联海军的2艘C级潜艇正式出售交付给中国。
1954年,苏联交付潜艇的签字仪式。
这两艘来到中国的潜艇分别被命名为“新中国11号”和“新中国12号”,从名字就可看出当时中国海军对于潜艇的看重。
1954年6月28日,两艘潜艇由中国海军官兵驾驶,驶出旅顺口,前往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基地,这是中国第一支潜艇部队。
在第二年的4月,根据中苏有关协定转让我国制造的6603型常规动力攻击潜艇开始建造,在短短两年后的1957年10月交付部队使用。这是我国自行建造的第一种中型常规动力潜艇。当时为建造该潜艇的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名单中有一个名字叫萨本炘。萨本炘出生于海军世家,其叔祖是曾参加甲午海战、著名海军将领萨镇冰。
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中的6603型潜艇。
1970年12月26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
中国成为当时全球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之一。从这一天开始,中国海军历史也翻开新的一页。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