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杨尚智 申梦芸
11月28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于建玮院长、教授于11月25日去世,享年65岁。在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某殡仪馆内,记者见到了于建玮生前的同事及家人。
作为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于建玮生前曾多次为四川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学者,他在研究生时期就进行了“近代中国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该成果被业界同行评价为“拓荒性研究”,有学者将其直接命名“于建玮经济周期”。而由他担任院长的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也积极为四川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突发疾病离世
几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
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李献军告诉记者,院长曾经在几年前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建议他做游泳运动。25日那天,于建玮完成一天的工作后,去游泳馆游泳。晚上7点过,游完泳后,于建玮感觉身体不适,行走两步后身体便倒了下去,这一倒下就再没站起来。
公开的报道里,于建玮的头衔很长,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四川省人民政府特聘专家,四川省推销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会长,中国西部国际资本论坛总策划、总指挥……
这些头衔之下,是于建玮多年来丰硕的研究成果。他曾担任过《经济发展辞典》主编,完成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等专著,还主持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不仅如此,于建玮还牵头完成《加入GPA对四川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政府投融资平台可持续发展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研究》等20多项省市重点课题,在国内外经济类核心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并获得省政府和各学会各种奖励十余项。
发表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经济理论
同行评价“拓荒性研究”
1988年第4期的《天府新论》上,刊登了一篇《中国近代经济生活周期波动》,作者正是于建玮。
在这篇论文中,于建玮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平均期限大约为25年的中长期波动,这一结论被业界广泛认同并应用。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蒋清宏对此评价为“拓荒性”研究,甚至有学者将其直接命名为“于建玮经济周期”。那一年,于建玮刚刚34岁。
除了醉心学术,最令李献军敬佩的还是于建玮的“实干家精神”。除了教书育人,于建玮曾下海经商,也投身公益事业,曾担任过四川省红十字会救援培训中心主任。
2009年,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成立,于建玮担任首任院长。在他的带领下,研究院积极向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向社会发布研究成果。同时还多次举办大型经济论坛,该院承办的“中国西部国际资本论坛”,已成为中国西部最高规格财经论坛之一。
用李献军的话说,“院长这辈子,除了走得早了些太遗憾,其实已经是圆满了。”
同事眼中的于建玮
“对待我们像对待子女一样”
李献军回忆,于建玮平日里爱好打兵乓球。“以前我们学院门口就有一个乒乓球台,院长经常在那里打。”
接触过于建玮的人对他有一致的评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作为领导,“他没什么架子”。
“院长很和蔼,他跟我们所有人都挺好,只要是你有啥诉求,只要他能办到的,都会积极地帮助你。”李献军说,共事多年于建玮跟不少同事培养了亲人般的感情。
另一个同事告诉记者,作为师长的于建玮,很受人尊敬,“他就像我父亲一样”。事实上也是如此。在研究院,许多工作人员年龄都比于建玮小得多。“对待我们就跟对待他的子女一模一样。”
这几天,不断有于建玮生前的亲朋好友到殡仪馆吊唁,说起于建玮的突然离世,无不惋惜。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于建玮送别仪式将于11月30日早上8点30分举行。
评论 1
fm698929 2019-11-29
[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