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人类进步而产生的精神支柱之一,就是信仰。在天下名山之中,张陵以一百零三岁的高龄,走出他修练了数十年的邙山和江西云锦山,风尘仆仆地走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目标直指青城山而来呢?
一是青城山的知名度吸引了他。早在开明氏和杜宇时代,蜀民就把青城山看作了神仙之山,当时,历代古蜀王祭祀山川,青城山就是祭祀的圣地。因此,青城山昆仑下都,神仙都会的盛名早己形成。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朝统一天下后,将全国的名山大川编排成序,按一定的要求来规定祭视的级别,青城山就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由皇帝亲自禅封的国家级的名山。
二是巴蜀的历史文化深厚,有着原始巫教、鬼道和仙道的基础。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过: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说明古巴蜀的文明程度确实在很早以前就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当时,巴蜀的巫教和仙道都非常盛行,有蜀中八仙之称的容成公、鬼谷子都曾在青城修行。因此,巴蜀的青城山无疑被张陵视为了最佳的创道立教的地方。
三是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汉政权己岌岌可危,而巴蜀之地相对说还是比较安定。
四是巴蜀物产丰富,巴蜀人民经济条件相对好一些,有利于道教的创立。基于以上条件,张陵才会义无反顾地来到青城山。他是有备而来,当他来到青城山之后,便写下了<老子想尔注>、<道书二十四>等著作,为创立道教准备理论依据。之后,他大量吸收了蜀人巫教驱鬼避邪之术和对原始鬼神崇拜的礼仪,创造出了一套其备浓厚宗教色彩的仪轨和教规,建立了最初的道教社团。这时,道家才结束了长期松散和个体化的状况,在青城山正式成为一个有组织的宗教。所以说,道教的创始是源于黄帝、发扬于老子,成教于张陵。也就是说,道教的创立,是历经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准备期的。张陵在不断地对黄、老之学进行发扬、丰富,又对巴蜀巫教鬼道进行改造和融汇之后,中国的国教,道教便在青城诞生了。
道教对古巴蜀文化的承袭和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得十分突出:
一是对三官的崇拜。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崇拜源于巴蜀先民对天地山川的自然崇拜,一向有三官信仰来自氏羌之说。道教以黄帝为天官、神农为地官、大禹为水官的说法显然来自古巴蜀文化。
二是对五方星斗特别是对北斗七星的崇拜。
三是对纵目三眼神的崇拜。
四是将长生不老的神仙思想与古蜀国养生方术进行了结合。
五是承袭了巴蜀原始巫教用符咒驱邪,用符水治病的古代巴蜀巫术,甚至斋醮仪式。因此,著名的道家研究家王家佑说:所谓的五斗米道,不是蜀道、也不是巴道,而是巴蜀族的合道。由此可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古巴蜀文化是道教的催生剂。
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张陵来到晋原鹤鸣山。张陵为寻求实现理想,阐扬道教的需要,相度山形地势,鹤鸣山不够发展条件,几番跋涉探访,方才选中了青城山层峦叠嶂、瑰丽幽静的环境。唐代杜光庭说他“由渠亭鹤鸣顿驾兹岭”。说明他从渠亭鹤鸣两山来到青城,结茅传道,开辟道场。
张陵来青城山中,行“明威”之法,驱逐妖魔鬼怪,画符治病,利剑降魔,朱笔画山。刻石为天地日月,又在羊马台、三师坛制伏鬼神。老百姓信奉他的达数万户,他乘势把信徒组织起来,设祭酒、立条教,叫他们拿出米绢什器、纸笔柴薪等物资,领导着他们斩草除溷,兴修道路。並提倡廉恥,不施刑罚,病者疏记出生以来所犯的罪过,投入水中,与神明盟誓,不得复犯,于是这里的老百姓都改过向善了。
青城山的以张陵为天师的“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这是道教历史上的第一个道团;青城山道教虽然教派时有更替,称后历经正一派、上清派、清微派全真龙门丹台碧洞宗等,但自公元二世纪中叶至今,青城山道教绵延近二千年,是中国道教历真正的道山祖庭。
因此,青城山的道教文化,几乎包容了道教文化的全部内容。道教神话传说、斋醮仪轨、宫观建筑、经笈创制、修炼方术、丹道功法、文学、美术、音乐、武术等都成为青城山道教文化丰富的内涵。
(推荐人:川籍诗人、学者 南港)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