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伍忠
10月31日一早,四川内江市市中区政协委员、朝阳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组长徐丽来到朝阳镇六公丘村李家湾小院,协商一户村民家的土坯房拆迁工作。自朝阳镇建设“有事来协商”平台以来,徐丽通过议事协商平台,认真服务群众。
这一幕正越来越普遍地在内江市市中区各地出现。无论是城市的大街小巷,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处处都能看见政协委员履职的身影、当地居民踊跃参与政协协商的热烈场景。政协参与社会基层治理这一池清水被彻底激活。
微菜园
政协委员下沉一线
协商解决民生民事
土坯房变身“微菜园”,泥泞小道变成了水泥路,深秋时节,记者再次来到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道子田村马家湾,这里已华丽转身变成“精品小院”,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亦感受到了农村面貌改善带来的好处。
“拆旧留权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徐丽告诉记者,今年朝阳镇将道子田村马家湾作为农村面貌改善工作试点村,并将风貌改善作为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突破口,着力将马家湾打造成“精品小院”。由于一部分农房是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土坯房,经过几十年的风雨,都已斑驳、破旧、废弃。要推动风貌改造,就要把所有破损严重的房子、存在安全隐患的土坯房都拆掉。
但在农村,说服村民拆房不容易。
为此,徐丽召集部分政协委员、镇农村面貌改善工作专班成员和道子田村专班成员,通过走访群众,提出“实施‘拆旧留权’,推动农村风貌改善”的协商议题。
时间拉回到2023年2月22日,道子田村马家湾院坝人头攒动,协商正式开始了。
道子田村党支部书记王洪国第一个发言,他直言“拆旧留权”虽然是拆掉村民的破旧房子,但是村民仍保留着产权。同时“拆旧留权”后有意愿重建的村民,会第一时间协调建设用地。
接过王洪国的话茬,朝阳镇政协委员熊悦怡接着说,“房子拆除后,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现在不打算修房子的,我们就打造成微菜园,种上应季的瓜果蔬菜,收成归产权村民所有。”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一个小时里,马家湾院坝的协商会讨论得热火朝天。一个月后,院坝协商的事变成了现实。马家湾的工匠、村民们都参与到此次示范点的施工当中,在建设微菜园的过程中他们自发选用了竹篱笆作为“微菜园”的栅栏,既安全又美观,还具有乡土气息,“微菜园”里种上了辣椒苗、茄子苗、橘子树等蔬菜水果。
夯实协商内容
扩大协商质效
徐丽介绍,马家湾的“微菜园”建成后,该镇通过政策资金投入,周边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并在符合条件的村进行“拆旧留权”复制推广,紧盯群众增收致富这一关键,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具有村级特色、辨识度高的农村面貌改善实践典型。截至目前,该镇共有45户村民通过“拆旧留权”,将土坯房变成了“微菜园”。
这是内江市市中区“有事来协商”工作的一个典型场景。内江市市中区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区实现镇街道一级“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100%全覆盖;村(社区)一级平台建设超过1/3。今年上半年依托现有的资源,按照有阵地、有标识、有制度、有活动、有实效的5有标准,该区建成镇(街)和村(社区)平台108个,辖区内70%以上的村(社区)建成协商平台。
围绕哪些方面开展协商?聚焦党政中心大局,提升协商高度。市中区政协始终坚持区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协商就跟进到哪里。今年上半年开展全体会协商1次、议政性常委会协商1次、专题协商2次、协商式监督3次,转化协商成果10件。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开放合作开展协商,提出意见建议5条。
聚焦产业全面发展,提升协商厚度。始终紧扣现代农业提质发展、新型工业突破发展、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开展协商8次,解决具体问题11个。围绕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整改、撂荒地整治等事项开展协商。
聚焦民生实事难事,提升协商温度。围绕电梯安全问题、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和急诊急救水平开展精准协商,提出意见建议8条。围绕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题、群众关注热点,开展小微协商64次,解决具体问题59个。乡镇以乡村振兴、农村面貌改善、民生工作等作为协商重点。
内江市市中区政协“有事来协商”大量工作直接面对老百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直接、广泛、密切。目前,市中区政协正围绕“甜协商·协商甜”品牌打造深入探索,围绕建设发展、基层治理、民生实事积极作为,协助推动该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