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联合执法机制 川渝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12-13 19:44 52290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你这里危险废物的原料桶暂存间没有密闭,是不符合规范的,需要单独隔一个隔间出来,平时也要上好锁。”

这是不久前四川省泸州市和重庆市永川区、江津区开展生态环境安全隐患联合排查整治时,执法人员为某企业讲解环境整改措施时的一幕。这样的联合排查整治也是川渝持续深化生态环境联合执法机制的一个缩影。

从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工作角度出发,近年来,川渝两地生态环境部门强化联合执法,合力推进生态共建、污染共治,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环境安全的屏障。

重庆市永川区生态环境局会同四川省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在永川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永川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立行立改:

帮扶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020年4月1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共同签订了《联合执法工作机制》。

2021年初,四川和重庆在已签订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基础上,又专门制定了联合执法工作计划,明确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双方联合指挥,共同调度,严肃查办移交案件,推进跨省(市)环境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在实战中落地生根。

作为重庆方面的牵头区,永川积极参与了多项川渝生态环境联合督导帮扶工作。

“例如,2020年永川区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泸县及重庆市江津区开展川渝毗邻地区大气污染联合督导帮扶工作,这是重庆直辖以来川东渝西地区第一次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永川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督导帮扶期间,对涉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排放的工业企业和餐饮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不仅提出了21条整改要求,还帮扶企业规范管理,共同推进川渝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

“在川渝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制度下,两地执法水平均有所提升。”上述负责人还表示,执法检查的目的不是处罚,而是希望通过执法促进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主动履行环保主体责任,推动环境污染问题减量、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双赢”。

数据显示,泸永江三地联合执法工作开展以来,共发现问题30余个,全部交由属地进行限时整改,截至2022年11月,交办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

重庆市梁平区和四川省达州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查看污水处理厂运维情况。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成效十足:

发现环境“漏洞”,督促帮扶企业完成整改

“牵手”的远远不止泸州、永川、江津3地。2021年四川省、重庆市毗邻区域18个地市(区县)紧密互动,采取联合检查、属地查处的形式,累计开展地市级层面联合执法60余次。

联合执法过程中,检查企业名单由参与地区会商确定,采取交叉检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明察暗访、不陪同、不汇报、不搞“一刀切”、不泛化问责形式开展,现场帮扶检查组每天定时向协调小组汇总提交问题线索。

随后,协调小组每天对各督导帮扶小组提交的问题线索汇总审核,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并全部及时移交至辖区核实办理。对检查中发现的好的经验和做法,由被帮扶单位提供基本素材,组长单位总结提炼形成材料。督导帮扶结束后向所在地有关部门书面移交,有关责任单位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或提交整改报告。

在下一轮督导帮扶工作开展前,督导帮扶小组将对移送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复查,对问题突出、影响恶劣或逾期未整改、整改不力、整改不到位的问题进行通报和曝光。对问题突出、整改滞后、整改不力的园区管委会、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实施约谈、专项督察,促进问题整改。

“虽然川渝地区的执法工作方式上有异同,但是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执法水平。”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厅、局相关负责人均表示,通过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使两地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加强了联系和合作,积累了跨区域执法经验。同时,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对推动两地执法队伍解决跨区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升执法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川渝联合生态环境执法组在重庆永川开展联合执法工作。永川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亮点纷呈:

政策协调、互动交流与优化方式并进

川渝联合执法,不仅成效显著,而且亮点纷呈。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深入探索交叉执法、实战演练、联动帮扶、观摩座谈等方式,取得“1+1>2”的效果。

具体来看,首先,联防联控有载体,川渝两地签订《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合作协议》《长江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跨省界水质预警及应急联动川渝合作协议》,指导区县对渔箭河和涪江等跨界河流开展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形成“一河一图一策”,落实风险防控措施,共同防范重特大环境事件发生。近3年来,双方共同应对6起突发环境事件,守住了环境安全底线。

川渝跨界河流联防联治现场推进会。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互动交流更紧密,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累计召开工作联席会、推进会、交流会20余次,交流互动常态化,2021年,签订《关于深入开展川渝联合执法及风险防范工作备忘录》,进一步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环境行政执法和应急协作达成10项共识,互动交流成果丰富。

其次,不断优化工作方式。组织领导方面,针对联合执法人员混编、检查环境陌生、行动时间较长的特点,川渝两省市生态环境厅(局)以视频会议方式召开省级联合执法启动大会,强化动员,指明方向。同时,督促毗邻区域先行开展地市(区县)级联合执法,抓在平时,丰富实战经验。

检查准备充分方面,执行地方自查、征集线索、制定方案、听取汇报、查验资料、现场督导、集体会商、分类处置、督促整改、强化宣传等“十步法”具体流程。重点聚焦水、大气、固(危)废三方面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交叉跨省(市)异地执法,提高了检查效率和问题率。

重庆市城口县生态环境局联合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生态环境局对前河流域进行执法检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检查途径多元方面,现场检查、走访座谈、基层网格员参与、无人机巡查、卫星地图等方式成为各检查组的常规武器,注重执法与普法并重,开展培训帮带、现场教学、流动课堂,既帮助企业发现问题,又为企业开好“药方”。

统筹调度全面方面,注重部门联动、多方协作,实现检查组与属地无缝配合、环保与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发力、执法部门与监测机构及时协同、执法队伍与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0月,《重庆市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印发,探索形成川渝行政处罚裁量尺度统一,除重庆比四川多“夜间施工噪声”“新化学物质”等两种违法行为外,其余22种常见违法行为的个性裁量因子均基本一致,以此推动实现川渝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尺度高度统一。

评论 1

  • fm2160262 2022-12-14

    抓好共管共治!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