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尚智 见习记者 金玺
“曾经外省供给三大市(京、津、沪)的猪肉中,50%以上都是来自四川,但是现在我们必须要将养猪这个行业做到相对的规模化,并发展产销一体化的集团经营,才能做强四川猪肉品牌。”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肉类产业周开幕之前,记者见到了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
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对于做大猪肉品牌,李水龙对四川却很有信心。曾经多次来川调研的他对四川人养猪的热情印象深刻,“曾流传着一句话: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即千家万户养猪,养猪几乎算是这里的传统了。”
全国第一养猪大省
需要在规模化上下功夫
根据近日四川省农业厅的公开数据,四川是全国的生猪调出大省,拥有60多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2018年全省生猪出栏6638.3万头,居全国第一位。
曾经担任过中国食品集团公司总经理的李水龙,多次来过四川调研,对于四川猪肉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显得十分熟悉。他回忆道,在计划经济时代,四川猪肉在全国的地位比如今还要重要。当时调入北京、天津、上海三个大城市的猪肉,来自四川的能够占到50%以上。但是如今,虽然四川仍占据生猪出栏第一大省的地位,但是在猪肉加工等链条上,已经被部分省份超过,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我们对四川的养猪业有个形容,那就是千家万户养猪。但是要作出品牌,还得在规模化上下功夫,培养出一批知名的猪肉企业。”李水龙说道,目前四川的养猪业还比较散,但只有集中规模,方能延伸发展出一条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提高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规模化最好的体现就是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养猪企业。“在四川,我知道高金、六和还有铁骑力士集团都做的还不错,但是四川现在的问题就是这样的企业还太少了。”李水龙说道。
事实上在养猪业,四川已经开始在规模化发力。9月20日,四川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眉山市仁寿县举行。项目集中开工13个生猪规模养殖场,总投资额25亿元,预计建成后将新增生猪产能200万头以上。
四川养猪具备天然优势
“这里的农户天生就会养猪”
对于四川的养猪业,李水龙建议需要政府方面加大政策的扶持,同时也需要一批真正热爱养猪的企业家。李水龙感慨,养猪是一件辛苦的事,环保问题、资金链问题处理起来都不容易,但是四川却有着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优势。
“四川作为养猪大省,有着非常浓厚的养猪传统,这里的农户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猪,也热爱养猪。”有了这样的基础,养猪企业在扩大产能便会有了足够的支持。
同时四川作为农业大省,天然的水土气候也非常适合养殖业的发展。李水龙对四川的蔬菜赞不绝口,他也举了个例子。上个世纪90年代,他曾经作为中国食品集团总经理来到成都彭州,当时他看到山上遍野种植了养猪菜给猪当饲料,如今,这种菜已经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自然赋予四川的自然优势。”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