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试行开放企业旅游申请

封面新闻 2019-09-11 12:29 32941

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1号栋建筑 图片来源:国家海洋信息中心

封面新闻记者 柳青

封面新闻记者9月11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已开放旅游申请。

根据自然自然资源部提前公布的《赴南极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申请指南(试行)》(《指南》(试行)),南极长城站对游客开放的区域仅限作为南极历史遗址和纪念物的长城站1号栋,长城站其他建筑不对外开放。站区内开放区域西至1号栋,东至码头和登陆点,南至拒马河,北至站区贼鸥湖,开放面积约为0.5平方公里,旅游者应按照考察站要求在规定区域和指定路线内活动。

南极长城站站长负责接待联络工作,将安排专职人员承担旅游管理,监督检查游客访问活动。长城站旅游活动开放时间是规定接待日的8:00—17:00。

根据《指南》(试行),赴南极旅游的申请主体为企业,应在每年9月15日至30日期间的工作日,向自然资源部政务大厅现场递交包括访问申请、中英文环评、环保责任自负书面承诺及南极船期合同等中文版书面材料。

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将把申请审核结果于每年10月中旬在官网集中公示。对申请通过的企业,可和长城站取得联系,在严格遵守《访问中国南极长城站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安排具体旅游访问事宜。获准赴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的审核结果仅单次有效,获批企业应在审核同意日期赴长城站开展旅游活动,审核结果不得转让转借。

《指南》(试行)还明确,旅游组织者和活动者应遵守南极环保要求,对违反南极环保和相关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旅游企业和游客,将追究有关责任,并通报相关国际组织,不再受理其赴南极考察站开展访问活动的申请。

1985年,我国首个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基地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到新阶段。当年3月20日,南极长城气象站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气象台网站,并被正式授予国际台代号。长城站位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东临麦克斯维尔湾。1号栋作为长城站建站时第一个永久性建筑物,标志着中国极地考察事业发展的起点。

在随后30多年间,我国陆续建成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等科考站。2018年2月,在南极洲西南极地区罗斯海的恩克斯堡岛,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奠基。

数据显示,我国南极旅游人数逐年快速增长,从2005年不到100人次升至2017年近5300人次,成为南极旅游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客源国。

2018年2月,国家海洋局公布《南极活动环境保护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国家海洋局负责对考察、旅游、探险、渔业、交通等所有南极活动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南极活动组织者应当于到达南极科学考察站前24小时至72小时之内提前通知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活动者在访问南极科学考察站或科学考察设施过程中,应遵守国家海洋局和南极科学考察站相关规定。开展南极活动前,需提前编制环境影响评估文件,并报国家海洋局。

此外,上述规定也明确提出南极活动组织者和活动者禁止开展违规活动,如采集和带出陨石、岩石、土壤及化石等,并将建立南极考察活动征信体系。同时,将根据南极自然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建立南极活动总量控制制度。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