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新农村学院培养大量优秀基层人才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图片由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提供
系统施策 全面发力开展精准扶贫
“扶贫不仅要扶物质,更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杨红梅告诉记者,“学院立足‘教育+文化特色优势,针对对口帮扶点甘孜州理塘县莫坝乡中莫坝村、阿坝州茂县永和乡细口村、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贫困实际,坚持‘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三联齐下,因地制宜、全力施策,贡献川艺智慧和力量。”
在理塘,除了在贫困地定点招录学生开展免费教育、组织教师深入当地开展政策宣传和技能培训以外,川艺还凭借全国文化干部培养基地的资源优势,通过全国五省区藏区文化扶贫干部培训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培训班、全省音乐产业培训班等项目,为帮扶地甘孜州理塘县基层文化管理干部提供培训机会,仅今年就免费为各帮扶点开展了14人次的培训,培养一批“能力强”“留得住”乡土文化人才,为脱贫攻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文化人才支持。
贫困地文化干部接受培训
在阿坝,川艺先后投入4万元用于阿坝州茂县细口村文化活动广场建设,并为该村打造标志性景观;按照《四川省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基本内容和指导标准》,为细口村文化室达标建设工作贡献力量;组织学院专家团队为该村举办“农民夜校”主题学习班,向贫困农牧民群众及其子女传授民族、民间绘画基本技能,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
在广元,川艺于2017年盛夏精心选派优秀师生深入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为50余户村民绘制“扶贫文化墙”,立足民居特色,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乡村风貌。文化墙绘制坚持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良俗美德元素,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画面,反映帮扶地村民生产生活的美好景象,形成扶贫村独有的“一村一特色、一墙一风景”文化景观。在青山绿水深处,川艺“扶贫文化墙”如星罗棋布般点缀在绿油油的画卷上,把川艺对扶贫地区的大爱留在了大山深处,留在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心间。
深入走访调研获取一手资料
此外,川艺在2018年曾积极组织教师赴帮扶地泸州市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开展《醉美西溪》主题写生活动,开展了《用七彩画笔描绘醉美西溪》专题辅导,选送优秀作品展参加原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精准扶贫、艺献真情”艺术作品展,通过写生活动既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又宣传了西溪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果、村容村貌的变化,扩大社会影响力。
辅导山区孩子美术学习
转型升级 发挥专业优势推进项目开发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产业也要兴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透露,“学院工作组会定期深入贫困村,着力探寻帮扶村贫困根源,结合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深挖扶贫地文化、产业内涵,实施特色产业帮扶。”
开发黑陶技艺传承文化发展产业
甘孜州理塘县中莫坝村的黑陶技术已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项目蕴含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学院结合全县旅游小商品开发,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专业优势,组织专业教师筹建黑陶窑场,投入10万元陶瓷民间手工艺模具设备购置经费,帮助该村恢复陶瓷民间手工艺,并开展制陶技术改良实现黑陶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助力“中莫坝村陶瓷民间手工艺”品牌打造,推进藏族民间制陶技术技艺传承发展。
有了项目、品牌帮扶还不够,川艺更注重“以文化人”,组织动漫、雕塑等专业教师,打造广元大石镇石笋村旅游发展标志性景观,推进扶贫村发展致富产业、拓展销售渠道、增加经济收入;发挥文化管理系、艺术设计系优势,精心策划了广元市石笋村“石笋采摘节”专项文艺活动、精心设计石笋产品品牌LOGO和包装,被帮扶地政府采纳并投入运用;组织48名师生为广元市利州区大石镇石笋村举办的“第二届石笋采摘节暨乡村旅游节”专场文艺演出,为当地党委政府加快特色产业发展营造了声势,加强了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推广,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在扶贫点进行教育扶贫政策宣讲
此外,学院组织艺术设计系专业教师为阿坝州茂县设计羌绣产品,促进农户羌绣产品市场转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好评和市场青睐。“乡村旅游,文化先行。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更要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陈智林说。
更多阅读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