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密码60|敦煌285窟里这两只鸡,斗了1400多年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 2017-02-04 17:40 6669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是神化的动物,鸡却是一种身世不凡的祥禽。传说鸡为日中乌,鸡鸣而日出,“黄帝之时,以凤为鸡”,因此,鸡不仅是吉祥的象征,更是生命力、太阳神和光明的象征。古人称赞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五德之禽自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描绘的对象。

无论是出土文物,还是民间习俗,我们都可以发现不同时期鸡的种种形象,在成博热闹了一个多月的敦煌大展也不例外。敦煌莫高窟285窟的壁画上隐藏了一幅《斗鸡图》,创作于西魏时期,两只雄鸡对峙了1400多年,仍然是一副怒发冲冠、目露凶光的表情。

西魏第285窟南壁 斗鸡图

敦煌那些鸡图

过年之前,敦煌研究院官微推出敦煌壁画版的鸡年年历,12只细腻写实、神态迥异的鸡,“出生”时间从西魏、到五代、盛唐再到清代、民国,跨越1000多年,引起网友转发热潮。“这些敦煌壁画里的鸡宝宝,简直萌化了。”不少市民朋友在成博参观敦煌大展的时候,下意识地寻找敦煌壁画里那些鸡。

285窟内禅窟上的鸡

2月4日,来自敦煌的讲解员牛文英告诉记者,285窟里的《斗鸡图》是敦煌莫高窟里最早发现的与鸡有关的图画,也是4.5万平方米的壁画之中唯一一幅斗鸡图,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

285窟开凿于西魏,中唐、宋、西夏、元重修,窟内北壁有西魏的大统四年、五年(即公元538、539年)发愿文题记,说明此窟建于此时。它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当然,西魏285窟可不止有这两只斗鸡。敦煌壁画中既有家鸡,也有雉鸡(野鸡),在285窟窟顶南披就绘了一只飞跑的雉鸡。此外,南披上还有孔雀飞天的形象,西披的乘鸾仙人身下正是一只凤凰,洞窟内体型较小的禅窟上还有鸡的图案。

285窟窟顶南披就绘了一只飞跑的雉鸡

此外,在西魏第288窟西披图案中,则有马鸡衔着一枝忍冬草站在盛开的莲花上。盛唐148窟西壁及五代61窟北壁的出殡图中,鸡立于释迦牟尼的金棺之上,象征鸡引导佛祖前往西方极乐。宋代第454窟,佛坛南北两壁为六屏清代所绘花鸟屏风画,其中所绘大公鸡、雉鸡,色彩鲜艳,细腻写实,是莫高窟清代壁画中的佳作。民国第91窟的壁画上有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昂首站立于枝头上。

为何壁画中有这么多鸡的形象?牛文英介绍,古人画鸡由来已久,除了前文提及的鸡有五德,不同情境中的鸡有表达了不同的意象。例如285窟内头戴蓝冠的朱雀,也是鸡的形象之一。“它们叫方位神朱雀,是用朱雀来演绎鸡的形象。它不仅能作为壁画的装饰,也能表达吉祥如意的美好祝愿。”

乘鸾仙人 莫高窟285窟窟顶西披

此外,鸡在十二生肖里面又被称为酉鸡,酉代表西方,无论是释迦牟尼的金冠,还是禅窟上的火焰纹,画只鸡的形象,意在引导人的灵魂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斗鸡始于春秋

莫高窟285窟以等比例复制品送来成都参展,在暗黄的灯光下显得静谧而神秘。牛文英打开手电筒,顺着一束亮光,记者看到了这幅《斗鸡图》。画面上两只雄鸡站立于屋顶,树毛振翼,悍目发光,引颈昂首,尖嘴利爪,正相对作伺机进攻状,斗鸡的神态、力量感都栩栩如生,就连鸡脖子上的毛发,也有些怒发冲冠的味道。牛文英介绍,这幅图画至少可以说明,在西魏时期,斗鸡活动已风靡一时。

斗鸡这种带有竞赛性质的游戏,有点类似角抵,其游戏性表现在一个“斗”字。人们把两只雄鸡放入场中,使之互相啄斗,区分胜负之后,胜得一方器宇轩昂,败的一方垂头丧气。

孔雀飞天 莫高窟285窟窟顶南披

斗鸡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春秋时代,《春秋左传·鲁昭公二十五年》云:“季、郈之鸡斗。季氏介其鸡,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益宫于郈氏,且让之。”季平子、郈昭伯都是春秋末期鲁国的贵族,二人因斗鸡而闹翻了,季平子以势压人,侵占郈昭伯的土地以扩建房舍。斗鸡时,季氏“介鸡”,郈氏“金距”,都把雄鸡全副武装。所谓“介鸡”,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把芥子捣为细粉,播散于鸡翼上。芥粉味辣,两鸡争斗时,鼓动双翼,芥粉飞扬出去,对方的鸡因呛痛无心恋战,不上三五个回合,就败下阵去。另一种说法,把“介”字解释为铠甲,古时“介”、“甲”通用。郈氏“金距”,还要把雄鸡的后爪包裹上金属刀片,使其更加锋利。斗鸡时,头部是双方啄咬的部位,因此,常有人制作小铠甲,以保护鸡头。

成语呆若木鸡典出《庄子·达生》,讲的就是跟斗鸡有关的故事。话说周宣王特别爱看斗鸡,他请齐国驯鸡高手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这只鸡站在那里,心神安定,不骄不躁,看上去就像木鸡一样,别的鸡见到它这副样子,全都吓跑了,不敢与它斗。呆若木鸡后来演变成了人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莫高窟第96窟内的雄鸡图

敦煌壁画《斗鸡图》绘制时代为西魏,正是上承汉、下启唐的魏晋时代。而从曹植《斗鸡诗》、《列子·黄帝篇》、梁朝简文帝和刘孝威的《斗鸡诗》以及晋朝傅玄《斗鸡赋》等文献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确实流行斗鸡活动,由此可见,《斗鸡图》是当时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强盗与斗鸡

《五百强盗成佛图》局部

这幅《斗鸡图》发现于西魏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画。《五百强盗成佛》图讲述了一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故事,满满的都是正能量。根据佛经记载,在古代南印度一个叫憍(音:jiao)萨里的王国,有五百个强盗占山为王,与官府分庭抗礼。国王波斯匿王选派了精兵强将前去镇压,强盗寡不敌众,战败被俘,遭受挖眼的酷刑,并且被放逐到常有野兽出没的荒郊野外。强盗悲愤绝望,发出凄惨悲切的呼号。佛祖听到后心有不忍,于是用神力将香山妙药吹入五百强盗的眼中,让其双眼复明。众强盗俯首悔罪,皈依佛门,苦修成五百罗汉。

《五百强盗成佛图》全图分为六个画面,《斗鸡图》只是第二个画面“五百强盗被俘,被国王审讯、判刑”中宫殿屋顶上的小小点缀物,乍一看,似乎与壁画主题无关,鸡的形象似乎也可有可无。不过在牛文英看来,《斗鸡图》主要为烘托国王军队镇压强盗的气氛。

佛经中有不少关于斗鸡的记载,其相关内容都是反对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的相残争斗。而在《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画中,主题显然是强调其相残争斗的性质,暗喻强盗与官军之间的激烈战斗是相残争斗,烘托战斗场面气氛紧张。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曾洁 实习生 王雅蝶

评论 1

  • 尔乃情兽 2017-02-05

    敦煌人民翘首以待、全城沉浸在节日般的喜庆中,全国人民开始聚焦敦煌,祝愿我的家乡举办的这次盛会圆满成功!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