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钟剑麟:青城听夏

封面新闻 2022-04-27 13:19 47744

文/钟剑麟

“青城天下幽”是对青城山神韵最精到的描述。青城之“幽”不仅显于景,而且蕴于声,漫于空。自从在青城山脚寓居以来,我特别享受这种“幽”,尤其是在夏季,不仅陶醉于用眼赏悦,更喜欢用心去听、去感受。

住在山下,每天清晨都是被一阵阵鸟语叫醒。懒慵地躺在床上,仔细辨别着画眉、黄腾鸟和白头翁的叫声,便能感受到这些小生灵的兴奋,仿佛看到它们在枝头欢快雀跃的情景。起床打开窗户,窗前的紫薇和垂丝海棠上惊起一片哧啦啦的翅膀,一阵微风轻轻地抚过面颊,润润的,带着丝丝草木的清香。

起床后,我与妻子总是沿着赤城阁门楼下的大道散步。刚刚露头的太阳一团彤红,透过树梢,在林间形成一道道光束,在路上投下斑斑驳驳的光影。路旁的草丛里,蓝、黄、白、红的各种野花星星点点。枝上夏蝉长鸣,树梢红嘴蓝鹊叫个不停,与东软学院的钟声合成旷廓的神曲,在山谷里悠悠地飘荡。赤城道两侧的山坡和溪涧,不时传来的洞箫奏鸣和晨练人“啊啊啊”的啸声,让人想起“长啸山林”的魏晋士风和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诗句。

青城山景区大门是我们每天散步的折返点。山门前,一片两人方可合抱的古楠葱郁挺拔,遮天闭日;旁边的建福宫,红墙黛瓦,楼阁掩映。站在山门抬眼望去,重峦叠嶂,半山腰云雾缭绕,高耸的老君阁若隐若现。北宋诗僧楚峦的“静见门庭紫气生,前山岚霭入楼青”,谢无量先生的“云势先霾三两峰,青林次第没无踪”,如神地写照出青城山的幽秘大观。

青城山溪流众多,穿梭于山林之间,在陡峭之处形成瀑布,在平坦的地方形成浅滩和水潭。天气晴好时,我和妻子常常开车进山,找一处凉爽的河滩,架上帆布桌椅,沏上一壶茶,静静地读书,发呆,看手机,或打盹养神。

高树茂叶遮住骄阳,形成大片的阴影。阳光照耀的地方,灌木修竹的叶子反射出闪闪烁烁的亮光。溪流清澈,没有一棵水草,在溪水回旋的地方,水底全是细砂,米粒大的小鱼成群地在水里忽闪忽闪地游动。偶尔,还能看见河蟹从石头下爬出来晒太阳。蝴蝶、蜜蜂在山花间翻飞,蜻蜓、豆娘或在水面上盘桓或静静地立在石头上。一只白鹭在水滨信步,好像问道寻幽的白衣隐士。

蝉声、鸟鸣此起彼伏,嗡嗡嗡飞舞的蜜蜂不时掠过耳畔,树枝竹叶子随风沙沙作响,流水之声似有似无。在这万籁轻奏里,溪谷显得愈发幽寂。闭目神驰,似梦还醒,竟有些弄不清自己是过客还是这幽谷里的草木虫鸟,犹如庄生梦蝶般的恍恍惚惚。

青城山是成都人消夏休闲的圣地。有一年,我邀约了老作家成根兄进山避暑。我们住在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客栈里。说它小,真是名副其实:只有六七间客房,院内只能停二三辆小车。但它的环境十分独特:位于山崖下,一挂小瀑布从崖上落下来,带来一阵阵湿润的清风,然后顺着山涧欢腾而去。客人居住的两层小楼依崖而建。崖壁上下和溪涧两侧长满了树木翠竹,环境十分清静。临涧是一个四十多平方米的凉棚。

我们一天到晚就坐在凉棚里吃茶、看书、聊天。瀑布喧喧,犹如背景音乐;画眉和白头翁飞来飞去;知了不知疲倦地叫个不停;溪涧里的“梆梆鱼”(当地的一种蛙类)偶尔发出“梆梆梆”的叫声。

夜幕降临,鸟儿进入梦乡,蝉声也稀疏了许多,蟋蟀开始浅吟低唱,“梆梆鱼”有节奏的“梆梆梆”声敲得更见清脆。远方起伏的峰峦朦朦胧胧。附近的山坡上树影婆娑,零星地亮着几处农家灯火。月光照着薄薄的浮云,浮云在月亮的身边轻轻地飘过,似乎可以听见如轻纱曼舞般的声响。一切都是那么的幽深飘邈。

这时候,斟上一杯老酒,不紧不慢地品酌,无须言语交流,只是仰望星空,宁心静听:蝉叫蟋唱、蛙鸣风吟,还有星月的细语和薄云飘动的声音,在耳畔,在心里,是那么的空灵悠扬。沉浸在这天籁中,物我两忘,灵魂也变得通透轻盈,好像进入了鸿蒙太虚之境。

神游之际,脑海里竟浮出一联:“身临幽谷未必悟道,心在太虚何须成仙。”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2

  • 苏记说事 2022-08-04

    青城天下幽

  • 572fm41 2022-07-14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