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看望过的宁夏“跷脚牛倌”马克俊:牛儿托管到企业 牛棚变茶坊吃旅游饭|70年70人·脱贫⑥

封面新闻 2019-07-07 21:05 57400

马克俊

封面新闻记者 王祥龙 田雪皎 宁夏泾源报道 视频 忻晓松

4月6日,是马克俊女儿们回来的日子。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杨岭村,村民马克俊的妻子正炖着两只鸡,马克俊从院子外走进来,推开养牛棚的大门,里面是已经布置典雅的茶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来到马克俊家时,这里还是饲养着5头牛的棚子。2017年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后,马克俊将剩余的3头牛托管到养殖企业,将牛棚改造成茶坊,取名“老马茶馆”,吃上旅游饭。

杨岭村,地处曾经“苦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区,属于山大沟深的六盘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饿,半粒在喊渴”,是西海固曾经最真实的写照。

沙漠化严重、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恶劣的条件限制着勤劳的村民。62岁的马克俊,正是其中之一。土里刨食,与天斗了半辈子的他,依靠肉牛养殖顺利脱贫。如今又当上了每年领分红的“跷脚牛倌”。

总书记视察马克俊牛棚

土地贫瘠只能种草养牛 缺劳动力成贫困户

村民马克俊的“老马茶馆”,坐落在杨岭村的中心。茶馆后面,是红砖小瓦的修筑的几间平房,马克俊一家,在这里居住多年。4月11日上午11点,村民马克俊从当地大湾乡赶集归来,骑着摩托车驶入小院时,满眼笑意。

“以往村里道路没改造时,雨天一腿泥,晴天满身灰。”马克俊介绍,现在道路硬化全部完成,从村里骑摩托到镇上,特别方便。

交通不便,还不能算是制约杨岭村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去,村里土地贫瘠、水资源缺乏,种植粮食十分困难。村民依靠整日的辛勤劳作,才能勉强糊口,天干旱时,甚至连口粮都无法保证。

“2014年,我的老婆生病了,家里就只有我一个劳动力,生活越来越困难。”马克俊说,当年,他们家人均收入只有三千多元,随后被认定为贫困户。

杨岭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 319 户 1226 人。也是在2014年,杨岭村被确定为贫困村,经过“五看十步”法,精准识别出像马克俊这样的贫困群众92户363人。

马生文说,几十年来,杨岭村受土地贫瘠、水资源缺、生产方式粗放、交通不便,无产业支撑等因素制约,发展缓慢。经过精准识别,大多村民是因病、因学、缺乏动力导致生活贫困。

旅游通道从两座山间延伸到村口

3千成本养出价值1.6万的肉牛 “牛倌”脱贫

制约因素那么多,怎么解决村里的脱贫问题?杨岭村村干部思考利用自然资源良好、牧草丰富的优势,发展肉牛养殖业。

“搞养殖业是我们这边的传统,但是家家户户养牛都是用来干农活的,没谁拿它来赚钱。”马克俊说,当时村民们的思想没有转变,村干部的建议也没人接纳。

转变发生在7年前。2012年,村里支持的返乡创业户,养殖肉牛赚了钱。随后,在泾源县以及养殖大户的引导下,村民们也开始养殖安格斯肉牛。这种肉牛与当地原有的黄牛相比,育肥快、肉质佳、售价高。

“每个贫困户可通过政策贴息贷款,获得基础母牛,还有牛棚建设每平方米100元、每头牛每年200元的饲料补贴。”马克俊介绍,2016年,他的牛卖了一万多元,人均7000多元。了解到自己的收入已经符合脱贫条件,他赶紧去主动申请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马克俊告诉记者,脱贫攻坚让不少村民享受到优惠政策,既然自己已经达到脱贫标准了,就应该把优惠政策让给更需要帮助的村民。

老马茶馆营业执照

“发财牛”托管到企业 马克俊当上“牛倌”

饲养安格斯肉牛,让马克俊等不少村民脱贫致富,村民们给这种优质品种牛取了个名字 ,叫“发财牛”。

“2016年底,村里准备发展乡村旅游。当时村里四处都养牛,粪便、草料堆放产生异味和苍蝇蚊虫,环境太差。”马生文告诉记者,村里考虑到这个问题,村干部上门劝说大家把牛托管给村内的养牛大户,由大户统一饲养。

马生文介绍,许多村民当时都很纳闷,养肉牛才赚了钱,怎么又不养了?发展旅游业,村民能干啥?村干部劝说无效后,村里组织了40多名村民到厦门的村子里参观学习。从厦门回来后,大家的思想明显改变了,开始支持村里发展乡村旅游。

随后,和其他许多村民一样,马克俊养的牛,都托管给村里的养牛大户集中饲养。后山上的现代化的牛棚里,600多头牛长势正好。村民将自家的牛托管给大户每年一头牛保底分红960元,不仅挣到了无风险的收益,而且还能省出人力去务工。两年来,这里已经托管了近百头牛。

“牛托管后,我立即对牛棚进行清理,把周围环境都清理得干干净净。”马克俊告诉记者,村里乡村旅游发展好了,老百姓能吃上旅游饭,那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打造乡村旅游,杨岭村从一个养殖产业村,准备提档成为旅游村,到底有何底气?马生文说,山脚下的千亩花海、观赏性牧草,村里的生态牧场,都很有特色。

马克俊在收拾茶具

牛棚改造开起茶坊 旺季每天收入200元

马克俊的牛都托管给养殖企业了,以往给牛做草料的牧草也不用再去山上种植,除了打点零工,基本没啥活干。突然从忙碌中闲了下来,让勤快的马克俊很不适应,心里也没了着落。

“真的很不适应这种闲下来的日子,我和老伴一直在商量干点啥。”马克俊告诉记者,一次,村干部到他家,建议他把牛棚改造一下,装修成一个茶馆,可以接待游客来休闲娱乐,老两口也可以挣点钱。

几经思量,马克俊最终采纳了村干部的建议。2017年到2018年,马克俊投入一万元多元,把近100平方的牛棚,重新装修,改造成茶馆。

“村里面搞乡村旅游,有规划,行动也比较快。山花开了很漂亮,有许多人来观赏。”马克俊说,他看到许多人因为没有地方休闲,观赏一下就离开了,没留住客人。他开这个茶馆,既是支持村里面搞旅游,有一个配套的休闲地,也是给自己找点事做,挣点钱。

4月11日上午,赶集回家的马克俊,盛情邀请记者到他的茶坊里坐坐。“走,到里面去坐坐,你们感受一下我这个茶馆。”

跟着马克俊走进小院大门,左侧便是茶坊,刻有“老马茶馆”四个字的红漆木质牌匾,茶坊内,挂着许多习近平总书记到杨岭村调研时的照片,几张木桌上,色彩斑斓的茶碗整齐摆放。

“这些照片,里面有总书记到我的牛棚里查看的,有总书记和村民们握手的,我希望总书记再到杨岭村来,看看我们生活的新变化,坐在我的茶坊里喝一杯茶。”讲到这里,马克俊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变成茶坊的养牛棚

房梁上挂着的玉米串,架子上摆放的小物件,都显露这当地的地域风情。马克俊拿出当地特色的盖碗茶,招呼记者们坐下喝口水。

“这是我们这里特色的盖碗茶,和你们四川的茶有很大区别。”马克俊一边说,一边让小女儿拎来一只水壶,开水入碗,茶香四溢。

揭开瓷盖,碗内可见大枣、桂圆、枸杞、菊花、白芝麻、茶叶等,几块钱一杯的茶,用料却十分丰富。

“2018年,整个茶坊才装修好,开始正式提供服务。”马克俊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每天都会有100元多,200元的收入,主要都是到村里来参观的客人。

如今,杨岭村每天都在发生着新变化,村里的风貌改造、道路建设如火如荼,一条连接固原青石高速和六盘山景区的旅游大道,经过了村口。路边草原里,不知名的野花已经含苞待放。

中午时分,阳光把院子照得亮堂堂的。马克俊的小女儿将客厅大门上的厚棉门帘取下,换上了薄纱门帘。春天来了。

相关报道

宁夏泾源杨岭村:旅游通道经村口 贫困村变旅游村

评论 4

  • 聆听世界 2019-07-11

    [得意]

  • fm3810 2019-07-10

    地区好啊

  • 阿卡托尼 2019-07-08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