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寒地冻的北极地区,生活着一群冰雪精灵——爱斯基摩人。
约一万年前,他们的祖先从亚洲迁徙到达美洲,如今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包括加拿大、西伯利亚和格陵兰岛等地。
他们孤独地生活在北极区域,凭着自己的智慧在冰雪世界中生存了下来。他们适应环境的特色服饰和穿戴,至今影响着当今的冬季时尚。
“爱斯基摩” 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实际上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Inuit)”人,即“真正的人”之意。
北极圈环境气候相当恶劣,爱斯基摩人能够繁衍至今实在是一大奇迹。抵御严寒,首先成了最大的挑战。
根据美国军事研究院的学者D·A·帕斯的研究,人的体温只要比正常体温低7度,他就会失去知觉,甚至可能丧生。
全身赤裸的人,在华氏零下40度及风速为每小时30英里(在北极地区这些是司空见惯的)的寒天下,只要待上15分钟就会丧生。
虽然如此,爱斯基摩人顽强在北极居住生活了下来,并创造了自己的文明。他们的服饰穿戴,至今影响着当今的时尚潮流。
Parka风雪大衣
Parka风雪大衣无疑是爱斯基摩人献给世界最温暖的礼物。
丹麦人种学家孔德拉麦森说:“爱斯基摩人所穿的裘皮服装可以保持体温,使着衣人感到自己犹如在赤道的夏日下。”
爱斯基摩人的御寒法宝就是parka大衣。“parka”一词最初的涵义就是“兽皮”,1625年Samual Purchas的著作中首次将这个词带入英语。
这种带兜帽的兽皮外套,制作的材料一般以驯鹿皮和海豹皮为主,十分厚重。
为了猎取鹿皮,爱斯基摩人历尽艰辛,食其肉,衣其皮。一件男人的衣服需用7只驯鹿皮,女人的需用6只,而儿童的要4只。利用猎取到的北极动物皮毛,爱斯基摩人将其加工裁剪成合身的parka大衣,抗御了严寒而又多风雪的北极天气。
为了保证大衣的防水功能,他们通常会定期在大衣上涂一层鱼油。而连在大衣上的大兜帽,围着一圈大大的皮毛,兜帽可以保护人的脸不被严寒和风雪冻伤。
女性穿的parka又叫作amauti,分为春夏和秋冬两种款式。Amauti可以用各种材料制作,包括海豹皮、驯鹿皮、或者是带防风外壳的厚羊毛布(毛呢)。
比起春夏款,秋冬款更长更厚,看上去有点类似于裙子。女士大衣背后的兜帽则更大,里面舒适暖和,可以盖住一个两岁的婴儿。
爱斯基摩女性通常会用带子将孩子绑在自己身后,然后用大衣的大兜帽将孩子盖住,以抵御寒冷。这件大衣,既可以保证孩子不被风雪冻伤,也有助于培养母子之间的感情。
1950年代,parka被美军部队在朝鲜战争中用作军用战衣,主要用于驻扎在极冷地区的飞行机组,设计为温度低至-60 F(-51 C)时抗冻的战衣。
厚实的里衬、宽大的兜帽、其卓越的防风和防水效果,帮助士兵克服恶劣的野外作战环境。
主要有4种鱼尾式parka:EX-48、M-48、M-51和M-65。M代表军队,数字代表标准化年份。
当然,爱斯基摩人使用的昂贵的皮草被改换成更为轻巧便宜的布料,但是帽子上的皮草还是还是继续保留了下来。
上世纪60年代,军装parka被大规模生产,渐渐传入英国。当时英国的年轻族群中盛行着一种亚文化——Mod文化。Mod族是一群对社会带有反叛意识,享受着青春而又放肆的一代人。
他们过着悠闲、追求优雅的生活,服用摇头丸、飙车、甚至乎打架,被英国政府视为边缘群体。
当时,Mod族热爱骑Vespa小摩托,但是单薄的西装并不保暖,因此他们将parka大衣披在西装外面,塑造了一种混搭的风格:温度和风度都要有。
时至今日,parka大衣仍然在各大品牌的秀场出现。冬季街拍,parka也是明星们凹造型的必备单品。
皮靴Mukluk
保暖又漂亮的皮靴,是冬日穿搭不可缺少的元素。
皮靴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那时的皮靴是鹿皮鞋,另外,再缠上绑腿以抵御风寒,保护腿脚不被荆棘划破。后来,逐渐发展为高及膝盖的长筒皮靴,或是裤子靴子一体的连裤靴。
研究鞋史的专家认为,早期皮靴中有许多都被携带过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和北美其他地区,被因纽特人和美国土著部落加以改造。
海豹皮制作的皮靴
1654年,一支丹麦探险队在格陵兰活捉了四名爱斯基摩人,把他们带回挪威,由一名画家画下了他们的装饰。其中他们脚下穿的靴子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那种皮靴。
爱斯基摩人的皮靴叫作Mukluk,由驯鹿皮、海豹皮、鱼皮等多种材质制作。爱斯基摩人使用海豹皮、驯鹿皮制成各式各样的袜子、拖鞋和靴子。靴子上可能会用珠子做装饰,也可能会用兔子、狐狸、浣熊等动物的皮毛镶边。
鞋子的厚度和类型根据天气、地形、活动、文化群体的不同而各有特点,通常他们会穿2-5层鞋袜来保护双脚。海豹皮是防水的,因此它很适合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穿,而驯鹿毛有大量的空心毛层可以保暖。
海豹皮
为了捕获海兽,必须要用防水性能的皮靴,海豹皮就是最佳选择。
爱斯基摩人使用海豹皮制作长靴,把带毛的一侧翻在外面。穿上驯鹿皮或北极野兔皮制成的袜子,爱斯基摩人还在靴内放一层干草,犹如鞋垫,既防寒又吸湿,每天更换。皮靴相当轻便,这让猎手们狩猎时行动敏捷,保暖又防潮。
有照片显示:加拿大遥远西北部的一位爱斯基摩人妇女正在制备用做皮靴的海豹皮。
在缝纫时,爱斯基摩妇女用驯鹿筋晾干的线穿进海豹牙磨成的针,一点一点缝制。妇女把强韧的驯鹿筋含在嘴里,使其保持一点点潮湿,使其更容易缝补。
如今,皮靴早已被改良得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穿着,长筒不再那么宽大,穿起来也更加舒适美观。
防雪镜Snow goggles
在极地这样天气条件恶劣的地区,雪地将阳光中的紫外线反射入人眼,容易引起灼伤甚至暂时失明。直视雪地如同直视阳光,一定要防止炫光保护眼睛。
为此,聪明的爱斯基摩人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防止雪盲的护目镜,被叫做snow goggles。
传统的护目镜是利用浮木(特别是云杉),骨,海象象牙,驯鹿的鹿角等材料做成。
通过雕刻,使其适合佩戴者的脸型,在前方会留出一条或多条窄窄的横缝。护目镜紧紧贴合佩戴者的脸,只让一点点光通过横缝进入眼睛。有时爱斯基摩人也会用烟灰抹在护目镜里面,这样可以帮助减少炫光。
爱斯基摩人使用的1880-1890年代的防雪护目镜,看上去有种莫名的萌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的护目镜设计更为酷炫,护眼效果也不可同日而语。
爱斯基摩人不畏冷,他们曾对巴芬岛探险家CH·弗朗西斯说:
他们经常生活在严寒之中,荒凉、贫瘠、永夜、飞舞的雪花、可怕的暴风雪、致死的严寒、数量巨大遍布各处的冰山,这一切都伴随着他们直至永恒。
当然,严寒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他们的智慧和灵感也将一代又一代影响我们的审美和时尚。
评论 2
RRX? 2017-01-18
想起《北方的纳努克》[微笑]
奔波儿霸 2017-01-18
真是一个神奇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