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警犬基地的特殊“六一” 这些狗狗“萌哭”小朋友

封面新闻 2019-06-01 19:50 37939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柳青

“爸爸!我长大也想和这个姐姐一样!”小姑娘望着手牵警犬、不断拭去额头汗水的训导民警刘莎莎,对爸爸说。

“为什么长大想像这位姐姐一样呢?”

“这样我就可以天天和狗狗在一起啦!”

“那你知道这位姐姐的故事吗?爸爸给你讲一个好吗!?”

6月1日上午,在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警犬技术支队大院,一位父亲给女儿讲述了一段他从媒体上读到的刘莎莎的故事,一段曾让刘莎莎哽咽的故事。这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训导民警刘莎莎(左)。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莎莎姐姐曾带过一只叫“多多”的警犬。多多退役后,莎莎姐姐把它接回家照顾。莎莎姐姐的爸爸很喜欢多多,还说多多是一只特别守规矩的狗狗。但有一天,多多生病了,最后不幸去世了。只要有人提起多多,爷爷就会伤心流泪。爷爷为了还能看到多多,没有将它葬在墓园,而把它埋在了常去遛弯的一个地方。莎莎姐姐曾说,多多埋的那个地方,常会有小动物,多多不寂寞……

“宝贝!你长大了还想像莎莎姐姐一样吗?”孩子听完,望着爸爸,没有说话,只是不断点头。

这位父亲告诉记者,原想这次活动就是一次“郊游”,没想竟成了一堂意义深远的“教育课”。真的挺感慨,也真的挺感谢的。

“无言大泄忠诚,一生守护平安。”

在支队大院西北角,有一处特殊的墓园。墓园里有一座刻着警犬图像的石墙,墙壁两端刻着的正是这幅挽联。

这里安葬的都是“无言英雄”,是被授予“功勋”称号的警犬。它们有的因执行公务牺牲,有的因患病离世。墓园内26块墓碑,按它们去世时间排列。而每一块墓碑背后,都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或许,这个墓园,也成了这群热血铸就的支队警察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来到墓园的人,都会在墓志铭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你用一生的时间,记录下一种执着叫“忠诚”。亲爱的“战友”,我们没有忘记你们,心中永远为你们树起一座不倒的丰碑,镌刻上你们的名字——首都刑警最忠诚的战友“警犬”。

“我相信所有知道这个墓园的家长,在观看警犬演练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至少我会告诉孩子,它们不是‘宠物’,而是‘战士’,是人民警察的一份子。”一位带孩子来参加活动的母亲对记者说,这个“六一”不仅对孩子,对她自己来说,也特别有意义。

反恐处突科目展示。图片来源 中国长安网

孩子们参观的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警犬技术支队,前身始建于1954年。 警犬基地现有德国牧羊犬、罗威娜犬、杜宾犬、拉布拉多犬、史宾格犬、比格犬、可卡犬等十余个品种三百余只警犬。作为北京市公安局警犬技术专业职能队伍,2002年就已被公安部评为二级警犬繁育基地。

该支队承担着哪些职能?据了解,其四大职能包括:组织、指导全局警犬技术工作;负责全局警用犬繁育和管理;使用警犬进行案件痕迹物证搜索、鉴别、追踪、抓捕;使用警犬进行现场搜爆安检和执行缉查毒品等任务。

而在当天的“演练观摩”中,不难看出他们和它们所共同肩负的每一项职能背后,都历经着“千锤百炼”。

首先是服从科目,民警王磊、李滨携犬小凯、亚森出场。犬种分别是比利时牧羊犬和罗威纳犬,服从科目包括随行、坐、卧、立、唤回、吠叫等。服从,是警犬训练过程中,各科目训练和使用的基础,考验的是平时的基本功。

在障碍科目和灵活性科目中,民警汪翰携犬诺奇出场。诺奇也是一只比利时牧羊犬,又称“马犬”。该科目通过训练警犬穿越各种障碍,从而提高在实战中的灵活性、敏捷性、适应性,为日常警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在追踪科目中,民警冯志雄携马犬“酸奶”出场。追踪,是依据犬自身特点加以训练,寻找人体相关遗传气味,并且只锁定人体遗传气味,排除其它干扰气味,帮助查找真相。

史宾格犬“小米”搜爆“黑火药”。图片来源 中国长安网

在搜爆“黑火药”科目中,民警吴喜携史宾格犬“小米”出场。据介绍,犬鼻腔内的嗅觉细胞是人类的十几万倍,经严格、科学的训练后,能准确找到隐藏在目标物体内的爆炸物,并以“坐或卧”的肢体语言反映出爆炸物藏匿位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跑道左侧驶来两辆小汽车,带犬民警对它们进行防爆安全检查,小米一番查找后迅速“卧下”,这也预示着它已成功。

在搜毒“摇头丸”科目中,民警徐方芳携史宾格犬“十天”出场。这次展示还邀请了十多位小朋友参与。“十天”从队伍前端开始“循迹搜索”,当它从小朋友身边走过时,孩子们纷纷屏住了呼吸。当走到一位黑衣男子身边时,“十天”立即停下脚步。顿时,小朋友们爆发出掌声。

在最“惊险”的反恐处突科目展示中,民警汪瀚、王磊分别携马犬诺奇、小凯出场。警犬处突,是利用警犬的凶猛性、震慑力和驰骋力,在民警指挥下对突发事件产生震慑、预防和打击的作业科目。

现场,两名“犯罪嫌疑人”劫持了一辆汽车。民警抵达后迅速集结,一位民警携犬实施窜车扑咬,迅速制服一名“犯罪嫌疑人”,另一人下车逃跑并持枪反抗。民警指挥警犬从盾牌后方跃出,另一位民警也放犬抓捕,遭双犬扑咬的“犯罪嫌疑人”迅速被制服。

活动结束时,一位小男孩将一朵小花送给一位“警察阿姨”。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卢荡

记者注意到,在这一主题为《我和我的警犬朋友》,由中国长安网联合北京政法网、平安北京、北京刑侦联合举办的活动结束时,一位身着“迷彩服”的小男孩将一朵小花腼腆的送给了一位“警察阿姨”。这位名叫于娜,在活动中负责讲解的女警,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幕,显得有些激动。她蹲下身子,郑重接过这朵小花。

孩子没说话,但于娜一定知道孩子想说什么。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