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丨离开央视后,名嘴曲向东和他的“十年创业马拉松”

封面新闻 2016-06-02 20:50 17410

封面新闻记者 许雯

见到曲向东,是在他创立的公司下半年赛事推介会后,好几名跑友围上来找他合照。拍完照曲向东和他们握别,“嘉峪关见”。这是下一场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地。

虽然曲向东已离开央视十多年,人们还是习惯以“前央视名嘴”来介绍他。曲向东一开口,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还保持着主持人的专业水准。小麦色皮肤,精壮的身材,眼前的曲向东和十年前那个坐在演播室镜头前的主持人曲向东,相似却又截然不同。

离开央视“特痛快”

1997年,中文系毕业的曲向东来到央视做起记者。工作渐渐得心应手,曲向东却发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当时我们做经济节目都是在大城市来回转,北上广深去了不知道多少回。后来做了主持人,每天都在演播室。”到处跑的愿望在这里无法实现,“生命没有得到充分燃烧的感觉很不好”。

2004年大年初三,曲向东独自来到北京近郊的居庸关长城,裹着军大衣坐在寒风中,良久的沉思。在此之前他已经纠结了两三年,“每天都在抱怨,这个不好,那个也不对”。

“坐在长城上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现在的一切都不足以让我兴奋,不足以让我把生命中的潜能释放出来。感觉自己只释放出了50%的能量。”曲向东告诉记者。

就这么一动不动地坐了一整天,暮色四合的时候,曲向东站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土,打定了一个主意:离开央视。

想明白之后,曲向东“特别痛快”。第二天,他就写好了辞职信。正月初七,他向台里领导递交了辞呈,就此和央视作别。

用现在的话说,曲向东是裸辞。接下来干什么?他没想好,“大不了换个地方继续做主持人,反正不会饿死”。头顶的天花板没有了,“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但又知道自己可以突破它,往更高的地方走。”曲向东觉着“世界是我的”。

辞职后不久,央视经济频道领导找到曲向东,说他们缺一个首席财经评论员,“你来做挺合适”。但曲向东琢磨着,自己一个从来没有在一家企业待过的人,去评论一家企业,这事儿靠谱吗?“你给我几年时间,我去企业做一做,感受一下什么样,然后我才能回来。他说好,我给你留着这个机会,你愿意回来就回来。”

后来,曲向东真的去了企业,但再也没有回来。

抵押房产才凑够经费 创业是为了还债

曲向东喜欢探险。辞职之后,他招呼王小丫、王石等一众“驴友”准备开车去印度,重走玄奘取经之路。出发前王石提议:玄奘是走路去的,我们也徒步吧。就这样,一行20人耗时4天,徒步110公里,从敦煌塔尔寺遗址走到白墩子。

第一次玄奘之路的体验结束了,曲向东对“玄奘之路”的热情还在。

他开始投资拍摄纪录片《玄奘之路》,前期经费不足,只筹到了500万,还差50万。摄制组的大部队已经出发,如果这时候放弃,前期的500万也要打水漂。曲向东跟着大部队一边走,一边心急火燎到处找钱。他把家里存款掏了个底儿掉,房子也拿去银行抵押贷款,总算凑足了50万。后来整个片子包括后期剪辑,零零总总花了1000万,但只收回300万。投资人的钱还不上,曲向东跟投资人说,“干脆咱们成立一家公司,你们做大股东,我做小股东,钱慢慢还呗。”投资人答应了。

曲向东说,这是他最难的时候。“不是为了实现理想,也不是为了积累财富,我创业是为了还债”。

更残酷的现实是,两年之后公司面临破产。

2009年的夏天,曲向东惊觉:“账面上没几个钱了”。他此时才意识到,自己必须亲力亲为经营这家公司,要对投资人有个交代。但公司的主营业务还没有思路。“我想了一圈。广告、公关、投资顾问公司……都不过瘾,不好玩。”曲向东说,他最喜欢的是旅行、徒步,要做就要做最喜欢的事。就这样,公司最终定位在高端旅行、主题旅行,曲向东给公司命名“行知探索”,取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推崇知行合一。

难舍的“央视光环”

媒体人转型做企业,最大的困难是身份的转变。虽然从媒体人改行从商,但央视的光环还在,“前央视主持人”曲向东心气儿很高。从甲方到乙方,他一时难以接受,“头两年我出去送名片,都不是公司的名片,是台里的《大家》栏目的名片。”

曲向东不只纠结身份,还纠结着公益和商业的关系。作为“行知探索”的主要产品之一,“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是跑友圈里有名的赛事,参赛费从未涨过价。到了第七届,因为安保设施升级,面临参赛费要涨价时,有人问“你们不是在做公益吗?为何要涨价?”王石也曾问他,”你到底是在做公益还是商业?二者不能混淆。”曲向东没有答案,他得想明白,才能继续往前走。

“爱情不能定价,但爱情的信物可以。公益不能定价,但公益行为可以。像壹基金那样,我花一块钱买了一份爱心,这就是很好的商业模式。”找到了商业模式的公益,是符合所有人利益的。曲向东终于把自己说通了。到现在,公司规模越来越大,曲向东始终坚持公益是最重要的目的,“我从来没有把商业、把赚钱作为目的”。

有了可操作的商业模式,“行知探索”很快步入正轨。其后推出的“南北极轻探险旅行”填补市场空白,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今年3月,行知与华西传媒集群联合执行的成都双遗马拉松赛事,有3万跑友参加。拍纪录片时欠投资人的钱也终于全部还完了。

下一步,曲向东还想与媒体合作,共同打造赛事品牌力,创办国内赛事旅游品牌之最。为了将这一想法尽快付诸实践,行知探索已与华西传媒集群、封面新闻签定战略协议,双方将在马拉松、越野挑战赛、铁人三项等多层次、全领域赛事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特色赛事。

“你了解的越多,世界在你眼前就越不一样”

行走,是这些年曲向东的关键词。因为个人志趣,也因为公司事务,曲向东这些年跑了不少地方。南极6次,北极3次,戈壁十余次,他一直在路上。

行知探索的“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至今已举办十一届,曲向东只缺席过两次。在烈日炎炎的戈壁,曲向东陪着“戈友”行走130公里,18万步。有一次,曲向东因为公事不得不提前离开沙漠回到城里。洗完澡躺在床上,他内心却充满了愧疚。“他们还在戈壁那么艰苦的行走,晒着太阳,我却舒服地躺着。”今年的第十一届挑战赛,曲向东一会儿都没离开过,还跟公司的同事放话:谁要有事,都来戈壁找我。

南北极是曲向东心中的净土。王石曾和他分享过自己去北极的经历,说自己站在北极点的时候,世界从脚下展开,特别奇妙。等曲向东自己去了北极,站在北极点,才真正领会了王石的话。“这个感受,只有到了那个地方才会有。”

记者问他,这么多次行走带来了什么。曲向东说,“心变得特别大”。

曲向东微信的名字是容宽。有人问容宽就是宽容的意思吗?他说不是。“宽容是我主动宽容你,容宽是没有主体意识,世界在我心中,整个世界就像是我的后花园。”

这份心境,是多年的行走带给他的。曲向东说,有很多人是闭着眼看世界的,看不清这个世界的真相,你了解的越多,世界在你眼前就越不一样。“就像电影《超体》的宣传画,女主角Lucy的大脑被超常开发之后,能看到手机的移动通信信号,普通人是看不见的。但你懂了这件事,你就知道它在那儿”。

最近,不少媒体人忙着转型,这些曲向东早在十年前就完成了。对曲向东来说,创业不是被梦想和理想推动,是因为他有责任。但他选择的是自己热爱的事,是对他来说好玩儿的事,是对大众有意义的事。十年过去了,曲向东没有一刻后悔过当初离开央视的决定,因为“走过这一圈,很值得”。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