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讲堂|真实的“武林大会”在成都?周一听陈振勇教授讲“川味”武术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8-18 14:54 41647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刘可欣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仅是拳理清晰的武术拳种就有129种之多,且每一种拳法都有自己完整的身体技术体系,这是最为难得的。而这些拳种,又根据南北、东西的不同地理特征和人群的身体特征各有千秋。它们产生发展后又进行交汇融合,形成了体系庞大、门派众多的中华武术。

四川又有哪些自己的武术门派呢?8月23日,最新一期“名人大讲堂”邀请成都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央视纪录片《藏着的武林》武学顾问陈振勇教授,传授“川味”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武术的发展和地域条件、当地人的身形特征分不开,这才造成了“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的差别。北方人个子高大,腿长,自然会发挥长处,灵活使用下肢。南方不仅地理位置近水上,个子相对来说也比较小,其拳法便会强调下肢的盘稳和上肢手法的多样。陈振勇教授介绍,即便是四川和重庆两地的拳法,也因为“古蜀”文化和“巴渝”文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四川作为移民型城市,在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还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拳种。火龙拳、僧门拳这两种拳法讲究手法的多样、身法的灵活,符合四川人的体质特点。根据口述和史料记载,僧门拳大致是从少林拳发展过来的。但是进入四川之后,僧门拳的风格特点都变了。”僧门拳中的大练拳(龙拳)、单鞭拳(虎拳)、六通拳(鹤拳)、缠丝拳(蛇拳)等就具有灵巧、细腻的风格,和少林拳的刚猛直进不同,但又是在少林拳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总体上,成都的拳种呈现南北交融的特点,尽管大多数拳种是从外地传入,但是经过两三百年四川地域文化的积淀,结合四川人的武术智慧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演变,更加注重和突出武术的技法和灵活性。”

成都达摩会(图源网络)

陈振勇教授还介绍说,“武林大会”并不只是小说里的存在,在成都,现在还存在着比武擂台赛。与青羊宫庙会、花会并列被称为“老成都三会”的达摩会,就是现在仍在举行的“武林大会”。

“达摩会”兴起于清朝末年,由当时著名武术家周腾蛟、吴蔚生等人共同发起。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老成都韦驮堂道观(今文庙后街附近)都要举办“达摩会”。 在此期间,武林高手们聚会交流、切磋武技。后来,达摩会被中断,直到2005年在成都望江公园恢复。2010年,达摩会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继续为武术爱好者们提供交流的平台。

8月23日晚7点30分,陈振勇教授主讲讲座《文化自信与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将通过封面新闻APP将同步直播。

评论 3

  • 曹笑 2021-08-19

    武术

  • 爱老虎油 2021-08-19

    期待

  • 汐止 2021-08-18

    有趣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