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凯(遂宁)
我年少时是在农村度过的,虽然家境清贫,却挡不住对“美”的执著追求。
那年月,年轻的我有条什么喇叭裤、巴拿马裤穿穿就叫时尚。好不容易,靠从牙齿缝里抠出的几块零花钱,去到乡场最偏僻的地摊上捡Y货。谁知,裤子才穿一两回,不仅线缝裂开了,“轮廓”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线缝裂开倒好解决,会裁缝手艺的母亲穿针引线后分分钟“搞定”。可没了“轮廓”的裤子,穿起来却始终找不到“洒脱”的感觉。为重塑小帅哥的光辉形象,某日,我竟然异想天开来了“灵感”:去灶房烧了些开水,倒进水瓢,不一会儿,瓢底滚烫滚烫的了,压着裤管三番五次地来回熨烫,还果真轮廓分明了。
当然,也有那么一两次出了意外,因为裤子的布料不耐熨烫,让整条裤子彻底报了废,难免遭到父母亲的一顿责怪。
在村里,那时,春节期间还时兴你来我往相互走人户(拜年)。小伙伴们把头发抹得油光水滑赢得更多回头率,则是另一种时尚。
没钱买头油,只好用清水替代。清水这玩意儿效果固然不错,却干得太快,一天得往头上捣鼓N多遍,太麻烦。
我心里不时冒出一个怪念头来,何不考虑用猪板油或者香油替代清水?不过,那年月,要搞点猪板油或着香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每逢赶集日,便不失时机地去到场镇集市的肉摊前,一本正经装出要买肉的样子,双手老在猪肉膘最肥厚处“磨磨蹭蹭”。随后,躲在没人处,往头发上一阵子乱抹,还别忘掏出口袋里随身携带的半截牛骨头梳子上下左右一番仔细打理,嘿,莫说,那效果好极了!
糟糕的是,没几日,头上便冒出股股异味来。加之年轻人火气旺,运动量稍微大点总爱出汗,猪板油和着汗水,那真是叫够味儿。洗了头发还要卷“油”重来,十足的臭美。
【“时光”栏目征稿启事】
讲真实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数控制在1200字内,原创首发。面向四川省内征稿。勿用附件,标题务必注明“时光”。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1
西风乍起 2019-11-25
真美了.黑眼圈没了,脸色好了,白了,头发又亮又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