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连载丨《天路叙事》10

封面新闻 2021-04-26 09:07 36524

蒋蓝 著

二郎山今昔

修路主要分两个大面,下面的一般叫路基,持力层多是灰土换填,如果地下有水要做降水排干净,不能有明水,太湿了的话需要用砂卵石换填。这个要根据当初的勘察报告,以便确定用哪一种材料做路基。但都需要反复压实,达到设计图纸的压实系数。

按照这个要求,二郎山公路尽管修通了,但由于当年筑路原则是:“先通车,后拉宽,先粗通,后达标”,道路等级低,路只有三四米宽,路边没有护栏,又是泥泞路,会车都不容易,所以道路维护从来就不能停止。而且二郎山还有特有的“四害”危及交通运输:

一是雪害。年降雪期达8个月左右,从10月至第二年5月,积雪期达5个月;二是冻害。由于日照少,气温低,最低气温零下20摄氏度公路积雪经车轮碾压,形成“桐油凌”,恰似玻璃抹油,坚硬光滑汽车防滑链条有时无效;三是雾害。主要在冬春季节浓雾和云混合,能见度小于100米,雾最浓的地段,能见度只有35米,汽车防雾灯无济于事;四是水害。由于季风和暖湿空气影响,东侧阴山面年降水270天,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上,山洪、泥石流时有发生,造成塌方断道,冲毁路基、桥梁。由于“四害”肆虐,路况甚差交通不畅,事故频繁。据不完全统计,1975年至1983年9月,这一路段共发生交通事故16起,其中大事故5起,死亡104人,伤3人,车辆报废50辆。人们感叹:“翻越二郎山,如过鬼门关。万幸不翻车,也得冻三天!”(《四川公路交通史》(第二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83页)

在距离二郎山隧道5公里的一个180度的山路弯道口,陡峭的山势在公路的上下坡段,留下了一小块倾斜的空地,天全县路段的鸳鸯岩公路养护站便坐落于此。养护站俗称“道班”,而鸳鸯岩公路养护站是天全县境内目前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距离县城近90公里。鸳鸯岩公路养护站有很多过往人与车的故事,足以写一本大书。

多年在此进行交通管制和道路特别维护,取得了遏制交通恶性事故的成效,但通车的艰难情况,一直延续到2001年12月二郎山老隧道的通车,使得天堑变通途,也是里程碑式的跨越;到2017年12月,雅康高速公路二郎山隧道通车,再一次成为奇迹和壮举。

如今,二郎山上老路所经过的“鬼招手”、“大板厂”等比较出名的弯道,还有“汽车到了水獭坪,不踩刹车自然停”等俗语,已经成为风中的传奇……山间有很多已经废弃闲置的老桥:沙坪桥、大渔溪桥、水獭坪桥,像哨兵一像日夜守望着川藏线,述说当年筑路军民、汽车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故事。二郎山公路所包含的“两路精神”、人文情怀是不可磨灭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川藏线一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的一大原因。

川藏公路永远是一种血性文化和精神图腾。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黄河》文学奖、中国报人散文奖、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四川文学奖、布老虎散文奖、万松浦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四川省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特邀会长,成都市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已出版《黄虎张献忠》《成都笔记》《蜀地笔记》《踪迹史》等文学、历史专著。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于成都日报社。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