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时代榜样点赞 “榜样中国•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即将在眉山举行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1-03-10 21:54 90831

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一度打乱所有生活常态;一场“全民皆兵”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生动诠释何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次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大考,贫困地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令人欣慰的是,面对每一场时代之试,四川都交出了令人眼前一亮的答卷。而这份答卷的书写者们,长风破浪,大浪淘沙。

记者从活动组委会获悉,“榜样中国•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将在眉山市东坡区举行,邀请你一起点赞时代榜样。

据悉,本届评选活动以“榜样引领、复苏前行”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使命感、责任感,以榜样的力量鼓励更多企业家共克时艰,成为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四川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回顾

五大榜单总票数超9千万

影响力人物榜单评选最为激烈

据悉,本次评选共设置“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事件”、“2020四川十大产业园区”、“2020四川十大新经济领军人物”、“2020四川十大领军企业”五大重量级榜单,将从推动力、领导力、影响力、责任力四个维度对参选主体进行全方位考量。

其中,“推动力”侧重对推动四川经济复苏拥有较大影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中具备较强的推动力。“领导力”着力于在变局中开创新局、将危机转化为新机的。“影响力”是指不仅是四川经济发展风向标,还应该在各自的领域拥有龙头地位。“责任力”则是考察企业和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

秉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本次评选采取专家投票+公众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在封面新闻APP上开设了网上投票通道。在11月30日12时整,该评选活动投票阶段结束。据统计,此次网络投票热度空前,5大榜单获票数总计超9千万。

五大榜单中,“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榜单的评选热度最高,共收获超7千万票。近一个月的投票过程中,公众不断将自己心中的四川年度经济明星推选上去。过程中,多位国企、民企掌门人轮番登顶,最终榜首由四川省能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云获得。

同样火热的另一榜单——“2020四川十大产业园区”,收到公众投票共计1300多万。榜单一改“成都籍产业区”一家独大的局面,达州、南充、宜宾、雅安......各地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2020四川十大领军企业”榜单共计收获257万余票。其中,四川商投集团票数遥遥领先,四川中烟公司紧随其后。榜单前列,房产、商超、食饮等传统龙头企业当仁不让,5G、人工智能企业异军突起。

“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事件” 榜单共计收获1456774票。其中,“达钢集团司法重整实现年税10亿元”收获众多票数,体现了公众对达钢集团成功重整的认可。

“2020四川十大新经济领军人物”榜单共计收获604281票。区块链、水处理、夜经济、编程教育、医美......一大批行业的领军人物各领风骚。

近日,“榜样中国•2020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将在眉山市东坡区举行,各大奖项最终花落谁家,敬请期待。

点评

专家学者评榜单

“评选”起到较好推动作用

一个个榜单、一桩桩掷地有声的经济大事件、一串串屡创新高的数字......这次对2020年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事件、园区的评选,是总结,更是对经济榜样的鼓励和提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盛毅点赞了评选对经济大事件的关注。盛毅眼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复工复产是2020年四川经济界的两件年度大事。围绕着两件大事,四川经济大事有序开展。纵观全年,盛毅认为,尽管受到了疫情冲击,但四川在全国算是经济恢复较快的,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而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作为媒体,组织评选活动,对树立经济人物的良好形象和助力四川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43次——这是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创新”的次数。其中就明确要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并且进一步提到要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报告中,在加强科技与经济、科技与产业的结合方面,相应的支持政策与以往相比,也更加具体和实际。

在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四川又该如何乘势而为,进一步激发四川经济活力,推动发展?盛毅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做大做强产业,是四川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的根本支撑。“而进入新阶段的产业发展,必须以迈向中高端为目标,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这就需要四川不仅要加大资金、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进一步扩大经济总量,更需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真正实现产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形成新的科技创新格局。”

他指出,在科技创新方面,四川目前无论是投入力度还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上,都与发达省市差距较大,是当前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短板。因此,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乎发展动力的转换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立,关乎四川能否顺利进入两步现代化轨道。

“显著强化科技创新能力,需要配套的体制机制作保障,这也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盛毅表示,“十四五”时期,我们已经明确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此不能仅仅当作一个口号来提,而要落到实处。“对于科技创新来讲,就是要建立相关的体制机制,有效推动资金、技术、科技项目、人才等向科技创新领域流入,根本改善传统的要素配置格局。”

盛毅强调,四川还要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机遇,以产业技术创新作为抓手,争取国家的技术、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布局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等,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利用都市圈、城市新区、各类开发区建设等机遇,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创新平台建设。“我们可以围绕支持制造业做大做强,建设世界级的产业集群这个方向,从龙头企业的引入和培育,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来系统地推进。”

他表示,要适应空间格局变化的大趋势,充分利用中心城市来集聚龙头企业和创新资源,以此带动区域内产业发展和创新体系构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这是从布局优化和资源整合上的制度创新。”

评论 3

  • fm868162 2021-03-11

    [得意]

  • misworld 2021-03-11

    都是助推四川经济发展的骄傲!

  • fm875109 2021-03-10

    学习了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