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军衙府酒账单
归义军衙府酒账单:一直保存在敦煌。
封面新闻记者 王国平
敦煌,之所以是伟大的文化宝库,不仅仅在于她丰富的艺术宝藏,更重要的她对历史留下的诸多注脚,让后人有机会了解当年社会的机理。
正在进行的成都敦煌大展中,一件写本文献《酒账》详细记录1000多年前北宋归义军衙府在某年4月9日至10月16日这半年时间里共213笔详细的“公务用酒”支出。
有学者指出,《酒账》反映的用酒制度,通观全部账目,可以肯定,所有项目都是由节度衙门报销的“公用”酒。但是,立账严格,条目清楚,从而反映了此时节度衙门的各个环节都在有效地执行着某种制度。
就是在这份“流水账”里,它还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关于敦煌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细节。通过这份《酒账》的49行字,我们能感受到当年敦煌来自各地的使节觥筹交错;袄教、景教、佛教等各种宗教信徒们终日不绝的祭祀活动,甚至还有人们骑马以杖击毬的热烈场面。
这就是丝路的魅力,文明交往的魅力。
1、传奇身世,曾流落日本
这份《酒账》叫《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也被叫做《归义军衙府酒账单》。
在展厅内,可以看到《酒账》在三分之一处分裂。
除了重要的文献价值,《酒账》的这段裂口也记载着它本身的传奇故事。
据此次大展的资深讲解员王燕向封面新闻(thecover.cn)记者介绍,《酒账》其实被分为三段,现在正在展出的两段其实原在一页纸张上,在上世纪40年代被分裂成两段,一段保存在敦煌,另一段为董希文收藏。
此段曾被《开国大典》作者董希文收藏,曾一度流落日本。
董希文是名画《开国大典》的作者,也曾在敦煌临摹过壁画,当时他在敦煌艺术研究所任职。
董希文保存的这段《酒账》张幅较大,此后流失日本,成为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的藏品。
1987年,曾收藏《归义军衙府酒账单》的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在中日兰亭活动中
这位青山杉雨先生和中国也有很深的交情,对中国文化也是一往情深,很早就加入了西冷印社,还曾多次访问中国进行书法交流。
1997年青山杉雨的儿子青山庆示,将包括这段《酒账》在内的8件古代写本文物捐献给敦煌研究院。这8件文献都是,来自价值连城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日本友人的这一举动也开创了流失海外的敦煌文物回归故里的先河。
青山杉雨是如何收藏到这些文献的,随着他在1993去世,也成了一个迷,他的儿子青山庆示曾说:“那些文献是什么时候收藏到我家里,我已经记不清了。”
从展出的《酒账》看,两段文献的裂口完全吻合。那么这份酒账的第三段在哪?
王燕说,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是被法国人伯希和当年带走的。
法国人伯希和正在藏经洞挑选文物(1908年)
不仅如此,在《酒账》纸张的另一面,还抄写着《金刚经注疏》。推测是因为当时纸张金贵,再加上当地的自然条件,造纸不宜,本着节约的精神,纸张在抄写佛经后,被重新利用。
2、除了各国使节,招待过于阗太子
展出的《酒账单》高30厘米,宽105.1厘米,粗白麻纸,无界栏,行宽2厘米,总49行。此件前部卷长24厘米,后部卷长81.1厘米。
讲解员王燕说,《酒账单》没有纪年,记载了某年的4月9日至10月16日共213款支出,均为归义军政府的公费支出。
在《酒账》上,还有长方形的“归义军节度使新铸印”朱文印。意味着记账时间当在归义军统治时期。
后有研究者根据《酒账》上的人物往来的记载,辅以其他历史文献,推测该酒账记载的年份在宋乾德二年(964年)前后。
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时代,正是大宋王朝起点。
王燕说,《酒账》上详细记录了何时因何事用酒,以及用酒量。
“主要有迎、设、看、供、支等用酒情形。”王燕说。
迎,就是使节来到后,先设酒接风;设,就是设宴洗尘;看,就是如果客人住的时间比较长,就经常去问候送酒;供,就是使节在住留期间的日常用酒供应;支,就是其他事情用酒。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敦煌当时是西域各地中原沟通的桥梁,也是西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通过敦煌来往的使节络绎不绝。
从《酒账》上可以看出当时归义军衙门迎来送往的礼制。
当年归义军衙门为了为了接待方便,专门设立了衙署宴设司、柴场司等。这些机构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接待办,这份《酒账》就是归义军衙门接待办的公务用酒支出。
根据《酒账》的记录,这里曾招待过于阗的太子,而且有4款记载。西域地区关于招待甘州、西州、伊州、于阗使者的记载就有34款。
其中,甘州使在停留敦煌将近5个月,归义军节度使派人去“看”了6次。
3、放假设酒,比赛也喝酒
不止于此,《酒账》中还记载了一些活动用酒,比如:寒食座设酒(当时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是国家法定休假日)、赛马毬(马毬又称击鞠,骑马以杖击毬的一种娱乐体育运动)、劝孝酒(丧仪用酒)、助葬酒(佐助他人发丧送葬,社人或亲属亡后社人相互帮助安葬)等等,反应了当时敦煌的社会生活的一些细节。
还有祭祀用酒,包含了佛教、道教、祆教以及一些自然神的崇拜,比如:城东祆神酒、马群入泽神酒、束水口神酒、神馆斫橼神酒、涧曲神酒、马院神酒、骞马神设酒、捉膺人神酒、、马圈发愿酒、羊圈发愿酒、祭拜酒、祭尊酒等等。反应了当时敦煌丰富的宗教信仰。
《酒账》上还出现了众多当时敦煌匠人的工种,计有:画匠、打窟人、写匠、皱文匠、灰匠、锁匠、箭匠、皮匠、弓匠、木匠、泥匠、石匠、褐袋匠、缝皮人等。
从这些工种来看,很多是和当时敦煌开凿石窟密切相关,比如画匠、打窟人、写匠、泥匠、石匠等。
此外,《酒账》上记载的用酒量也为我们提供一个了解当时计量单位途径,上面共出现了瓮、斗、升、角、合。
学者根据上面的记载推算:1瓮等于6斗;1斗等于10升;1角等于15升;1升等于10合。可以看出“角”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计量单位。
一份来自1000多年前的《归义军衙府酒账单》,虽然是一份流水账,但却我们今天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的研究信史。
通过这份文献,我们就可以理解敦煌之所以伟大,丝路之所以伟大的原因所在。
资料来源:《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研究(邰惠莉)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