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弗理德·穆拉德来成都了 他看好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前景

封面新闻 2019-05-09 20:07 36840

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两年之后,诺贝尔奖得主弗理德·穆拉德带着生物医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再次来到成都。

这两天,他去参观了天府国际生物城,并用“惊讶”来形容此行的感受,“生物城发展的规模、入驻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我的想象”。他相信,成都及四川有能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5月9日,他参加了2019第二届天府国际生物医药商业化高端对话会。此次会议还邀请了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多位哈佛大学教授以及来自国内外相关投资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嘉宾近500人。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物医药领域的前沿话题。

会上,他带来了关于“从不可能走向成功:一氧化氮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开发”的主题演讲。由于身体原因,他需要坐着轮椅讲完所有内容,但没有影响他演讲的热情。演讲一开始,他直奔主题,“我在这个领域献上了一生,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了。”

事实也是如此,弗理德·穆拉德教授因发现一氧化氮对心脑血管疾病有改善和预防作用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该研究发现对新药“伟哥”的发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之后,他一直在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

现场,弗里德·穆拉德教授阐述了一氧化氮的发现以及将来的运用。他用浅显的例子来介绍专业领域的研究,谈到“体内不同的细胞会发出不同的信号,不同的信号会对应不同的受体,这些细胞在传递过程中和激素及其他的配体发送信号,在主体和受体之间进行生物信号的传播,如同我们发送电子邮件一样的,有一个发件人和收件人。而一氧化氮与这些细胞、这些物质的作用,会在机体内传递一种生物信号,这些生物信号会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

他介绍,不同的信号通道会传递不同的信号,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通道,针对不同的信号来使用不同的药物来进行疾病的治愈。

除了专业知识的介绍,他也谈到了对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看法。“在这里做研发,尤其是临床试验方面基本上要比美国便宜50%,同时还拥有人才优势及产业发展环境等,未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生物医药企业来到成都。”

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累计招引项目113个,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其中共引进诺奖团队4个,两院院士团队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43个,创新药品种13个,国内首仿药品种27个。

人物名片:

Ferid Murad(弗里德·穆拉德):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研究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因发现一氧化氮能促使心血管扩张而获得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该研究发现对“伟哥”的发明起到了重要作用。

穆拉德博士获得过许多奖项和荣誉,包括:在1996年获得著名的艾伯特和玛丽·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1988获得了美国心脏协会(CIBA)奖;2000年获得了美国医学院校协会杰出生物医学科学奖-巴克斯特奖;2005年获得了美国临床药理学会杰出研究奖;2006年在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健康科学中心获得了总统学者奖。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