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珠峰记者刘建:珠峰并未尸横遍野 天晴也只能看到几具

封面新闻 2019-02-14 18:37 54217

封面新闻记者 田雪皎

封面新闻首席记者刘建曾于2003年5月22日登顶珠峰,并且还亲历和见证了2008年珠峰火炬传递。

刘建回忆说,2003年,大本营的垃圾都是集中收集,由牦牛运下山,6500米前进营地的垃圾也是,撤营时可以说是完全彻底的将垃圾带下。6500米以上的燃料罐食品包装袋都由向导带下,个人垃圾都是装进自己的背囊带下轻到一张糖纸,重到5号电池都无一抛洒。当时在攀登路线上的确有一些之前遗留下的氧气瓶,但非常少,企业家王石当时就在途中就捡了前人遗弃的氧气瓶,靠残留的余气支撑着登顶。“就连烟头都是掐灭了放回烟盒放口袋里。”

关于遗体,刘建说,一般情况遗体非常不容易发现,第一位在珠峰遇难的登山者马洛里的遗体是70年后才发现的,1999年埃利克•西蒙逊率领的美国国际探险调查基金会经过长时间搜寻才找到,遗体已经革化。

刘建当年在攀登路线上因为天气原因只看到一位,就是被称为“绿靴子”的。“据说天气晴朗可以多看到几具。”刘建说,珠峰北坡的遗体大部分在海拔8000米以上,由于极度寒冷遗体的腐烂并不严重。

刘建介绍,曾经也讨论过该不该把遗体运下来,赞成一方认为,把遗体运下来安葬是对遇难者人格的尊重,反方认为应该不要惊动他们,让他们长眠与他们热爱的山峰,而且在8000的高度移动搬运遗体也是有非常大风险的,况且茫茫大山遗体并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

评论 3

  • fm529490 2019-02-15

  • 阿刁喜欢看球 2019-02-15

    专家

  • fm547439 2019-02-15

    [流汗]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