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谈“女子购二手车入手发现问题多” 或涉消费欺诈 可要求退一赔三

封面新闻 2019-01-27 13:44 35874

相关阅读:女子花近19万买二手奥迪 入手发现毛病多 售车行:你们不问,干嘛要说?

封面新闻 记者 宋潇

1月25日,成都市民杨女士在成都双流区一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万里通车行”内,与车行老板发生争执。起因是,16号时,她在车行购买了一辆二手车,双方约好18.6万的价格,并签订了车辆成交协议书。

但在22号提车时,杨女士发现,根据车上粘贴的车辆识别代号,该车在三年前就已经跑了23万多公里里程,与老板说的8万多公里不符。其次,车辆保险杠、座椅、挡风玻璃等位置存在多处破损,一位在4S店工作的朋友告诉她,整个车身都被“换”过,接近报废标准。杨女士感觉自己受到了欺骗,找到老板协商解决。

谁知车行老板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还称里程表问题或为杨女士方动的手脚,“车辆有小问题,可以随时去修,但如果里程表被人调过,那也不是我们调的。”对此,当地派出所民警和市场管理方都建议,杨女士可以走法律途径解决。

记者了解到,车辆识别代号俗称“VIN码”、“车架号”,是车辆的识别号码,相当于人的身份证一样。通过查询车架号,可以确认车辆的身份、具体配置、有无违章以及历史维修记录等。

在国内,车辆识别代号大多位于仪表板左侧、或者挡风玻璃下面,在机动车行驶证上也有专门的一栏标注。然而,杨女士所购车辆粘贴在挡风玻璃下方的以“LFV”开头的串码,却与行驶证上的“车辆识别代号”不符。

随后,记者也就此事,釆访了太琨律(成都)四川琨爵律师事务所主任朱界平律师。

朱律师说,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他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当购买机动车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时,若发现瑕疵,最好应在六个月内提出。因为,此时发生争议的,应该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评论 6

  • 蓝落落 2019-01-27

    活该,就是活该,应该假一罚十,上诉也没用

  • 费城浩浩 2019-01-27

    无良商家罚到倾家荡产!但有个疑问,这烂厂家会不会倒打一耙说车主自己偷偷换了?还是有个密封标识什么的,拆过会看得出来?

  • 粉房子 2019-01-27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