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蜀地曲艺丨四川金钱板张徐⑥ 再唱金钱板 不返场观众不让下台

封面新闻 2018-11-23 15:33 6925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摄像关天舜

上世纪80年代,因处在金钱板瓶颈期,再加上“下海”演出大潮影响,张徐开始变身“省漂”在四川各地“走穴”。曾经在一个演出队,一台晚会有11个节目,张徐一个人就能占7个。“4个吉他伴奏,一个化妆相声,一个对口相声,一个金钱板。对口相声和金钱板还要返场。”

张徐穿着自制的演出服在表演相声

此外,他在音乐剧、舞台剧、影视剧领域也都有着颇深的造诣。“拍电影电视剧,也是男一男二号。”张徐的老照片集里,有一组男扮女装的剧照。照片中,张徐烫着卷发,金丝眼镜配丝巾,模样相当俏丽。“那是我的第一部电影,反一号,也是第一次演‘坏人’。拍电影跟舞台剧小品不一样,是不同行当,培养了我的镜头感。”

张徐在影片中男扮女装

张徐在第一部电影饰演反一号

张徐在第一部电影中的扮相

1988年,张徐开启了自己的北京演艺生涯。“天天跟北京人打交道,语言上有了很大进步。”其实,2岁半刚到成都时,张徐一口的京片子。几十年的四川生活,让他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四川人。无论是金钱板,还是相声与小品的演出,张徐那地道的四川话让人印象深刻。“长大以后,看样板戏学普通话,一直到学相声,我的普通话都过不到关。”到北京演出为了得到观众认可,张徐痛下决心要学好普通话,“我开始背字典,狠下功夫,现在口音基本没得了。”

张徐(右)与搭档排练

当年演金钱板的时候,因为地域和观众的限制,张徐一直都在成都演出,很少有机会出去看。后来吉他弹唱和相声的演出,他全国各地到处跑,经常一天两场的演,最多的那段时间,50多天就演出了70多场,观众席场场爆满,票都不好买到。演得多了,看得多了,张徐开始思考:吉他和相声融合起来效果这么好,那金钱板能不能通过融合来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呢?

张徐的吉他相声

张徐的吉他弹唱

于是,他开始尝试对金钱板做一些发展。“传统的金钱板唱腔是以川剧为基础的,虽然我从小在四川长大,也听过不少川剧,但没有系统的研究过,这也给我学习金钱板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但学吉他让他学习了乐理,“这下就一通百通了。”影视剧的拍摄、小品的演出,又让张徐对人物塑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从而对金钱板也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互相融会贯通给我带来的好处。”

张徐表演金钱板

让张徐意识到自己突破金钱板瓶颈是一次艺术节的演出,“当时我表演了两个节目,一个金钱板,一个相声。”张徐本以为相声的剧场效果会更好,“没想到金钱板把相声压了,演完之后,观众一直鼓掌,我只有再上台给大家鞠了一个躬。”还有一次,张徐与曲艺界三巨头同台演出。“当时表演完金钱板,观众巴巴掌一直拍起,要求我返场,我只有上去再演一个。当时还有一个唱美声的演员,那场演出只有我们两个下不到台。”

张徐《坚守》剧照

后来一次展演,张徐的金钱板荣获一等奖,这次获奖缘由传到张徐耳朵里,“我以为是我段子写的好,表演的好。当时评委里还有谐剧艺术家王永梭老师,他们说我唱的金钱板有了歌唱性。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么多年,我搞吉他弹唱、相声小品、影视剧,多年的积累喷薄而出,我的金钱板瓶颈已经破了!”携金钱板再次登台的张徐大受欢迎,甚至不返场观众不让下台,“金钱板大有整头!”

【下期预告】

张徐一直不遗余力的发展金钱板,在表演形式上有过不少创新,开创了金钱板小品、金钱板音乐剧等。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