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籍讲解员陈芙蓉:年龄最小的讲解员,说梦话时都在背讲解词

封面新闻 2018-11-22 20:13 37775

封面新闻记者 宁宁

11月22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出已经进入第二周,参观者依然热情洋溢,累计参观人数突破34万人次。

在人头攒动的展览大厅,一群穿着红色大衣、西服的年轻女孩格外亮眼,她们就是此次展览的讲解员。据介绍,此次展览共有90位讲解员,国家博物馆与军事博物馆各10人,从全国十个省又选拔了70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70人中,有9名讲解员来自四川,与山东籍讲解员的数量并列成为“伟大的变革”展览中人数最多的讲解员。

在9名川籍讲解员中,来自四川南江县博物馆的讲解员陈芙蓉,今年刚满20岁,是90名讲解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今年8月,她经四川省委宣传部推荐参加面试,10月初接到通知前往北京。对于自己能成功入选“伟大的变革”展览讲解员队伍,年轻的她首先感到十分诧异,接着是无比的兴奋。

在“大美中国”展区展出了四川省南江县的风景照片

说梦话时都在背讲解词

抵京后,陈芙蓉就马不停蹄地为开展做前期准备工作,开始接受发声技巧、形体以及讲解技巧等一系列培训。

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陈芙蓉也在不断增强自己对这次重大任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于是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渐渐地感到了更重的压力。

讲解要求百分百精准,精益求精,“比如‘建立健全’不能说成‘健全建立’,没有‘的’就不能自己随意加上,真是压力巨大”,陈芙蓉为了赶上团体节奏,只能吃饭的时候默背,走路的时候小声背,连说梦话也在背。

“为了加强印象,便组织小伙伴一起到展厅去背。那时候展厅还在施工,强烈的装修味道刺激的嗓子痛,后来就戴着防毒面罩去背,但是只得背一会儿就出去透透气”,她说道。

陈芙蓉(左起第二位)

自11月12日开展以来,陈芙蓉共讲解了30余场,平均每天三到四场,最多的一天讲了六场。

但是繁重的工作量并没让这位20岁的讲解员有丝毫倦怠,面对来自不同领域的参观者,她始终要求自己保持高度积极性和亲和力,面带微笑做好每一场讲解。

从基层走向国家博物馆

在她主要负责讲解的第四展区“历史巨变”中囊括了许多“四川元素”。同时,在“大美中国”展区中,一张硕大的家乡风景照展示在了重要位置。

在陈芙蓉看来,自己的家乡四川省南江县是国家重点贫困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发生了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此外,一次接待普通参观者的经历也让这位来自最基层的“95”后讲解员受到了极大鼓舞。

“当时我为一组自发前来的参观者讲解,他们大多都是老人,所以我便讲的慢了些”,陈芙蓉说道,“在参观到第四单元社会部分,当我讲到‘四十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4亿……’”时,突然间,参观者们不约而同的响起了掌声。”

“那一刻让我感触良多。这群来自祖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不约而同响起掌声,是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生活巨大变化后发出的感慨,是对国家由衷的感谢,是对祖国历史性成就的骄傲”,她说道。

评论 1

  • fm'm& 2018-11-23

    👍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