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门 《风味人间》探讨东西方的“不谋而合”

封面新闻 2018-11-01 20:28 35938

封面新闻 记者 李雨心

当安徽南屏村的皖南火腿,遇上位于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火腿;当甘肃漫屲的当地小吃洋芋搅团,与法国的瀑布土豆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东西方美食的碰撞,看似有着跨越千里的不谋而合,实际其中蕴含着对于美食的共同热爱和不同的加工理解。

如果说《舌尖上的中国》描绘的是中国的美食地图,那么《风味人间》则开始走出了国门,站在全球的视角之下,继续为人们讲述着关于美食的人和故事。

当地居民展示洋芋搅团

跨越千里的“不谋而合”

走出国门,记录下那些鲜为人知的当地风味,是《风味人间》的一大看点。陈晓卿带领拍摄团队跨越六大洲,走遍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除了那些会引起好奇心的奇观性食物,更多的是寻找“中西方的不谋而合”,站在全球的视角来观察中华美食的流变。在记录下全球饮食奇特而丰富的同时,探讨中国饮食在历史和地域上的进程。在10月28日首播的第一集《山海之间》中,正将东西美食的“不谋而合”展示的淋漓尽致,首当其冲的就是西班牙火腿和法国的土豆泥瀑布。

西班牙火腿

位于安徽省的南屏村,冬至之时村民汪兆惠便开始着手制作火腿,选取猪后腿将盐分均匀的涂抹在其表层,贮藏在窖缸之中。一个多月之后,将腌好的后腿晾晒在屋顶上,食物产生完美的蜕变。与此同时,远在西班牙的多纳托先生,行走于挂满几百条火腿的地窖之中,关注着火腿表面长出的白色菌丝。两地虽相隔近一千公里,但是在《风味人间》中,却达成了奇妙的和谐。

不仅如此,当时甘肃漫屲的陈生富一家将十月收获后的土豆切块蒸熟,放在木锤下反复捶打,使其产生普通土豆无法比肩的韧糯口感。而远在法国的厨师阿里高,也正用牛奶搅拌土豆泥,并在其中加入大量拉吉奥尔奶酪,形成具有韧性的食感。在这时,陇中高原与位于西欧的法国也有了遥相呼应之感。中西方食物间的“不谋而合”,碰撞出舌尖上的相逢与韵味。《风味人间》所展现给观众的,不再局限于东方之国,而是对美食有了更为宏观的角度。

瓦屋山冷笋

中西方美食的和而不同

当然,在东西方美食跨越千里的“不谋而合”之外,对于同一种美食的不同理解,也是纪录片中的一大看点。像安徽南屏村和西班牙的哈武戈,两地虽都盛产火腿,但是对于美食的处理却各有千秋;甘肃的漫屲和法国的人们,都追求土豆韧性的口感,但得来的方式却大相径庭。“不谋而合”之后的“千差万别”,导演陈晓卿看来,希望能够对全世界的饮食文化展开一次追本溯源地研究,并通过美食来探讨生活的世界。

法国的土豆泥瀑布

更具体的来说,西班牙虽盛产火腿,但是当地人所采用的食用方法多为生吃,当场切成薄片之后,配上醇厚的红酒一同饮下。“在我看到日落的地方,在为我奉上食物的地方,请给我美酒与火腿”,此句谚语一出,就能看待西班牙人对于火腿的骄傲之情。但与此相反,中式饮食中更注重火腿烹饪后的味道。火腿蒸蒲菜、金银蹄膀、富贵双方······由火腿烹制后的名菜数不胜数,在纪录片中一一呈现时,也让人感概中式料理的博大精深。

微观镜头下的美食世界

微观镜头下的美食世界

“美食,就像一次一次的探险,通过对美食的研究,我越来越认清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正如陈晓卿所说,《风味人间》更像是对美食的一次寻根之旅,从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人与美食、人与世界的联系。

评论 1

  • zhzh 2018-11-01

    饿了不要看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