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中有嫦娥奔月,而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人追月。千年前,李白举头望明月,借诗歌与月亮同喜共忧,千年后,有人追逐着月升月落的脚步,用镜头记录月亮的千姿百态。
这个追月亮的人,就是北京的摄影爱好者李鹏。追月6年多,他跑遍的北京城,拍下月亮和古建筑的合影,每去一个城市,他也会用为月亮“写真”的方式来打卡。
今年中秋夜,成都怕是又要在雨水中度过了。不妨跟着李鹏的镜头,一次赏遍月亮的阴晴圆缺赏个遍。
等待4小时照片几十秒
追星族为了见喜欢的明星一面会彻夜排队,作为“追月族”,李鹏也会为了拍下月亮升起的一瞬彻夜守候,“拍月亮的机会,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有时,就只有那么几十秒。”
2016年底,出差回家的路上,北京西边定都峰上的阁楼从车窗里划过,李鹏一下兴奋了——“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就是这里了。就在那一刻,他默默记下这个地点。
此时,距离满月还有一个多星期。回到家后,李鹏便立马开始着手准备。软件输入山峰的高度,用虚拟的取景框模拟,他很快确认了大致拍摄点。踩点、调整,最终确定了最佳拍摄点——距离北京门头沟,距离定都峰2km的路边。
由于当时满月正值早上月落,想要拍摄楼阁凌月的效果,结合着天气状况,拍摄时间定在了满月前两天。
当天凌晨,李鹏背着相机、望远镜和三脚架,独自驱车到郊外。零度的气温里,空无一人的路边,李鹏“守株待月”。就在月亮落到山头的前几分钟,他还不断模拟调整机位,只为万无一失。“焦距越长,月亮跑得越快,望远镜拍摄月亮,机会只有几十秒。”
定都阁月亮
守候4个小时后,当月亮从定都阁落下的瞬间,快门咔咔按下,画面定格——如玉盘的月亮上,仿佛一只无形的手,雕刻出阁楼的轮廓,别有一番意境。
追月追成北京古迹“活攻略”
新月如眉,弦月像银镰,满月似玉盘。在李鹏看来,任何时候,月亮都有独特的魅力。
满月升起的傍晚,残月升起前的清晨,在北京故宫、景山、北海公园、颐和园等古迹的附近,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北京特别适合拍月亮,各种古建筑很适合月亮的气质,而自带的雾霾,还能压住月亮的光。”
李鹏笑言,因为拍月亮,他已对北京各古迹周围的一草一木了如指掌,哪一天、什么时间、在哪里拍月亮是最佳视角,他都能随口说出,仿佛一部追月“活攻略”。而在他的镜头下,月亮成了绝对的明星,北京知名的建筑物几乎都和它“合过影”。
日常追月已如此,碰上重大天象,他更是不会放过。今年1月31日,百年一遇的“超级月亮”光临,李鹏提前一个月计划、准备,多次踩点,最终,在大观园拍下了超级月亮的倩影。此外,他已集齐金木水火土星和月亮的“同框照”。
一路追随月亮的脚步,用心地记录月亮的日常,李鹏这“追月”的程度,放在如今所谓的粉丝圈里,绝对算得上后援会会长级别了。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图由受访者提供
评论 1
fm515960 2018-09-23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