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城记忆》28丨那些年,有事给我打传呼

封面新闻 2018-08-23 12:26 35984

封面新闻记者 刘陈平

上世纪80年代,“有事给我打传呼”。当年,成都人见面分手时,最爱说的一句话。那些年,刚买传呼机的人,把传呼机别在腰杆上感觉好极了,随时都在等传呼机响,一响就满街找公用电话。但没过好久,传呼机被手机取代了。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众多卖传呼机的商贩在等买主。

1985年,成都第一家传呼台电信126台登台亮相。不过由于价格昂贵,几年后寻呼机才真正进入成都百姓的生活。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一有买主众多卖传呼机商贩立马围上去。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这位哥子身上挂三个传呼机,不是自己用的,而是拿来卖的。

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发芽,成都多达数十家传呼台,除了电信的126、186、187、2166外,还有象战旗台、八一台、税务台,川报也办有星光台。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卖传呼机的商贩跟买主讲价。

当年,电信传呼机业务主要在太升南路,于是太升南路就慢慢演变为通讯一条街,出现了卖BP机的商贩。一直到今天,太升南路仍然是成都最大的通讯市场一条街。

1993年,成都太升南路。电信186187搞促销活动。

那些年,有个传呼机是很洋盘的事。大概在1997年我花了1千6百元买了一台松下数字传呼机。机子早就不在了,但挂机子的链子至今还在用来挂钱包。我还记得传呼台是2166,传呼号是6717。最早的数字传呼机还配有“密码本”,当收到一串数字时,马上翻本本,看是什么内容。后来出现了中文传呼机,就方便多了。你用过BB机吗,还记得传呼号不喃。

9字头的“大哥大”手机,还有小灵通相继被“138.139”数字手机替代。

记得99年我买了张移动的手机卡,借了个朋友没用的松下手机,也算用上手机。曾经和大多数人一样,腰杆上左边挂传呼,右边别手机——这是二十多年前的“标配”。到现在手机换了不下4个,但138080的手机号至今还在用。1993年、1994年时,手机开始慢慢出现。成都有了“9”字头的“大哥大”,不过一部要管二、三万元,只有很有钱的人才耍得起,拿在手里很港火。

1993年,手机开始慢慢出现。成都有了“9”字头的“大哥大”。

大约是2007年,传呼机彻底退出了历史台。随后9字头的“大哥大”手机,还有小灵通相继被“138、139”数字手机替代。

90年代,在成都街头打手机是很洋盘的事。

一起来摆摆你或你妈老汉当年跟传呼机,“大哥大”的龙门阵吧。

(原创图片,未经封面新闻或作者授权,不得下载,另作他用,违者必究)

那二年很洋气的中文传呼机

1998年,人民南路。BP机与手机共存了一段时期。腰杆上左边挂传呼,右边别手机,就是当年的“标配”。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