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
7月17日,成都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连续的高温天气,不仅人喊“遭不住”,田里的农作物也“受不了”。如何应对?看成都市农技总站的专家来支招。
近日,在邛崃天府现代种业园,几个类似稻草人的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们便是数智农业系统。该系统的田间微气候监测与预测功能模块,能实现对未来15天内微气候的连续动态监测与预警,为精准补水提供有力支持。“通过这套系统,我们能实时掌握土壤湿度、空气温湿度等信息,从而精准判断作物需水状况。”园区技术人员介绍,假设在连续干旱条件下,该系统将预测干旱趋势,及时启动应急补水措施,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有效缓解干旱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在大邑智慧农业产业园里,土壤湿度、空气温度、未来降水等数据,可以通过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及时将各种农田信息传输到手机。同时,经过分析处理后,农作物的长势情况,土壤墒情、空气湿度、温度、风向等情况,都能通过App清晰、全面地掌握。
除了科技手段,专家们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据了解,自7月14日起,成都市已启动高温期间重点农事季节生产核查工作,市农技总站先后前往简阳市、金堂县等地调研高温期间农业生产情况,现场查看示范区水稻、玉米等粮油作物长势,提前指导高温期间大春作物农业生产。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组织专家下沉一线,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平稳有序,为秋粮丰收筑牢基础。
面对高温天气,针对不同农作物该如何应对,成都市农业农村局也开出了一份“降温药方”。
水稻
当前,成都平原水稻陆续进入分蘖至孕穗阶段,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温高湿环境下,有利于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发生,需做好巡田普查工作。前期受涝田块需加强白叶枯病监测、提前备好对应药剂,发现后及时防治。
高温天气防治病虫害,应注意高温药害和避免中暑,施药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5时后,防治时穿戴好防护服等,注意人员安全。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单机日作业能力可达400亩,大幅提高防治效率同时避免人工高温作业。
科学水分管理,保持田间3-5厘米水层,利用水层降温。灌溉时间严格控制在清晨5-8点或傍晚6点后,避免中午高温时段浇水导致稻根“烫伤”。叶面补肥增强抗逆性,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增强叶片抗高温能力,减少颖花退化。
夏玉米
及时喷、灌水,改变农田小气候,防止高温干旱叠加,尚未追肥的还应结合灌溉施用氮肥或复合肥(高氮型)。
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控玉米螟和纹枯病,可利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等害虫成虫,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玉米纹枯病。
必要时可采取人工或无人机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
蔬菜
塑料大棚设施蔬菜巧用“两网一膜”,应用“外遮阳网+四周防虫网+顶膜密闭”模式,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覆盖遮光率60%的遮阳网,确保蔬菜“清凉度夏”。
露天蔬菜优选耐热品种,苋菜、空心菜等叶菜采用黑色遮阳网浮动覆盖;黄瓜、苦瓜等瓜类及时搭架引蔓,保持通风透光。
在800米以上中高海拔区域,番茄、辣椒等作物采用避雨栽培,配套膜下滴灌技术。萝卜、大白菜等喜凉蔬菜则选择在12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种植,
此时正是抢种耐热蔬菜的黄金期,苋菜播种后20-30天可收获;秋黄瓜选用耐热品种,50天左右即可采收;耐热萝卜品种也能在高温下正常生长。
水果与茶叶
成都周边的果园里,猕猴桃、葡萄等水果正处于膨大期,持续高温易引发日灼病。
果园生草覆盖,树盘周围保留浅根性杂草或铺秸秆,降低地表温度5°C-7°C,同时减少水分蒸发。
科学喷灌,采用微喷系统,在上午10点前进行叶面喷雾,每次不超过10分钟既降温又避免高温高湿引发病害。
遮阳防护,对猕猴桃等怕晒品种,在果穗上方保留遮阴叶,或架设30%遮光率的遮阳网。
茶园则通过适时修剪保持篷面平整,减少受光面积;喷施0.3%钾肥溶液增强茶树抗逆性,并利用色板诱杀茶小绿叶蝉等高温易发虫害。
评论 1
Owl 2025-07-18 发表于四川
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