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
自3月25日起,福州鳌峰学校为预防校园霸凌,在厕所等区域试装报警器,引发广泛关注。多数网友称赞这种措施有效,并建议普及,也有网友表示质疑,认为这也只能让霸凌事件换个地方发生。
鳌峰学校试装报警器防欺凌 图据海峡教育报
3月27日,福州市台江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鳌峰学校并非首个通过安装报警器防欺凌的学校,此前福州市教育局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进行试安装,当地正在进行宣传推广。
近段时间,多地发生校园霸凌事件,甚至出现严重的刑事案件。那么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角度,如何才能为孩子们构建一个无霸凌的“防护网”?发生后霸凌事件后,学校和家长又能做些什么呢?
学校安装报警器防欺凌
喊“打人了、救命”可触发报警
据海峡教育报报道,福州鳌峰学校正试点在厕所等区域安装校园报警装置,以提升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据鳌峰学校副校长郭柏晶介绍,学校在装置中设置“打人了、救命”等一系列敏感词,如果发生欺凌事件,学生可第一时间喊出敏感词即可触发报警,学校会马上收到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老师可以接通事件现场进行通话,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赶往现场制止欺凌行为。
报警器应用情景模拟 据海峡教育报视频截图
据报道,除了安装报警器,该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题培训,包括欺凌行为的识别、处理方法和心理辅导等,以及增加教师和学生值勤岗,对校园进行巡视、管理等。
据台江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之前福州已有学校安装了这种报警器,鳌峰学校是作为台江区的一个试点,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推广。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报警器只是防止欺凌的一项,其他防治校园欺凌的工作也都在开展。
教育专家:
长效机制不能停留在文件上
霸凌者应受到相应的惩罚
每当发生与校园霸凌相关的事件,总能牵动公众的神经,如何有效预防校园霸凌,也一直备受关注。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就曾发布《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21年6月1日实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将治理学生欺凌纳入立法,明确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
学校杜绝校园欺凌宣传 图据海峡教育报
但为何校园霸凌事件仍旧高发频发?3月27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规章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该有的常态化机制没有建立,甚至连老师批评学生都有风险,“现在是出了事,大家才关注,事后只有表态又回到常态,然后又出问题,恶性循环。”
熊丙奇举例,教育部要求学校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要求学校制定本校防止欺凌的方案,为学生编制防止欺凌的手册,“现在很多学校都没有。”
“长效机制建立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必须落到实处。”熊丙奇认为,学校五育并举中,德育最基础的教育就是遵纪守法,“不能只喊口号,育分不育人,家长管不到,学校不愿管,就容易滋生校园霸凌。”
在熊丙奇看来,除了预防,对霸凌者的惩处也很重要,因年龄不承担刑事责任的未成年人,不能毫无犯错成本。他建议,涉及刑事的案件,应该走司法程序,由法院最终认定,“可以因年龄不追究刑责,但这个过程就是法制教育。”
“不追究刑责,不代表不能受到惩罚。”熊丙奇表示,民事责任不能免除,以及专门学校的制度完善等,“要让教育、保护、惩戒相平衡。”
心理专家:
帮助孩子分清界限
发现苗头应尽早干预
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不少校园霸凌甚至刑案事件发生的前期,都有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
著名心理专家朱文波介绍,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会出现一种试探行为,来判断这个事情能不能做,或是表现自身的强大或者优越性,“但现在很多家长或老师,没有去分辨哪种试探行为是带有恶意性质的。”
在朱文波看来,必须让孩子清楚什么行为是越界的,凡是给别人带来持续的痛苦或者伤害,都是霸凌,而不是非要形成肢体伤害,当孩子感觉到被欺负,这时就应该去向老师或者家长报告。
“一旦发现苗头,就应该尽早干预。”朱文波表示,很多霸凌行为一开始并不严重,家长或老师会忽略孩子的感受,任由事件朝恶性发展,“因为孩子可能分辨不出来,家长要让孩子敢于表达,给他们传递不受欺负的信号。”
孩子被霸凌后该怎么办?朱文波认为,家长不能简单把孩子交由学校,不能认为学校天然就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正义,这会让家长不再被孩子所信任。“当孩子被欺负甚至霸凌,家长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朱文波说,要让孩子知道,家长始终是坚强的后盾,会让霸凌者受到必要的惩罚,一定会有公平正义的结果。
评论 0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