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秦国崛起的秘密,四川作家聂作平完成田野“寻秦记”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10-12 15:36 86808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看到“寻秦记”这个名字,或许一些人会想到古天乐主演的一个古装电视剧。不过,这一次说的“寻秦记”不是剧集,而是一部历史大散文作品。

10月12日,中华书局在天府书展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寻找秦国崛起的秘密”的《寻秦记》作品分享会。《寻秦记》作者、四川自贡富顺人聂作平向家乡读者分享了他书写历史的心路历程。

《寻秦记》分享会

到田野里寻找“秦人秦史”线索

秦人原本是生活在“西垂”的弱小部落,经过数百年的曲折历程,逐渐在西部壮大、崛起,进而统一六国。秦人曾八次迁都,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首都秦邑到最后的国都咸阳,进行了获取空间、东向争霸、战略进取的艰苦努力。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哪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聂作平沿着秦人的迁徙轨迹,寻找留存在地面上的秦人线索,发现民间风俗和文化中残留的秦人踪迹,在对地理的寻访、考察、辨析中,发现秦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六国的偶然与必然。在考察历史的同时,聂作平对当下和现实进行深入思考。从甘肃到陕西,上千里行程,他书写自己在旅行中寻找秦人的踪迹,很强的沉浸感和代入感。

聂作平分享说,作为历史散文写作者,要认真研究历史中的细节,才能更好地写出有厚度、有重量的文章。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才能从文字中传达出时空交错的穿越感、今昔同在的沧桑感。无论处在怎样的时代,作家都应该担当起记录、呼吁、思考的职责,为时代发声,为时代留痕。

聂作平(左)在分享

一半是田野,一半是文字

在《寻秦记》自序《一半是田野,一半是文字》中,聂作平透露,这部书“既是用手写成的,也是用脚写成的。它的构成元素,一半是田野,一半是文字。它的完成方式,一半在荒原,一半在书斋。”

《寻秦记》

近些年来,聂作平对秦人的寻访,包括到博物馆看看出土文物,到考古现场了解原址风貌,或者仅仅就到秦人曾经生活过的土地上,感受两千年的光阴变迁——从山川到风景的变迁,从物候到气候的变迁,从居民到生活的变迁。“举例来说,像秦人曾经的首都汧渭之会,由于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其城址,只能根据史料记载和其他一些文物,推测它可能在陕西宝鸡的孙家南头村或是戴家湾。故此,我前往这两个地方,其实既看不到城址,也看不到遗迹,但我仍然要前往。因为,我想要看看,这片据说曾经做过秦人首都的土地,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到底是什么模样;生息在那里的人们,到底过着怎样一种生活。此外,还有另一个更根本的原因:我不希望自己对秦人秦史的解读,仅仅从文字出发,又到文字结束。我希望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有一种时空交错的穿越感,有一种今昔同在的沧桑感。”

(主办方供图)

评论 11

  • 口小天 2024-10-12 发表于四川

    真正的历史不在书本上,在路上!

  • 依依思念 2024-10-12 发表于四川

    田野里的历史,文字中的真实!

  • 锁链 2024-10-12 发表于四川

    实地考察写书,真实感肯定爆棚!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