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四川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从孩子“口中夺食”的行为零容忍。而在本月,四川省政府发文明确针对“校园餐”长效治理的十条措施。
“校园餐”的治理,有哪些新思路?1月20日,四川省政协委员、成都七中初中附属小学副校长陈冠夫,带来了教育一线的观察与建议。
四川省政协委员 陈冠夫
新风:鼓励学校聘用家长从事食堂工作
“如果菜品制作流程做不到公开透明,不能监督,每增加一道中间环节,就多一道风险。”来自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陈冠夫,从教已有31年,他关注着“校园餐”的规范管理,并为此建言。
今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针对中小学校“校园餐”常态长效治理,从责任落实、工作机制、经费投入、公益属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激励和培训、智慧监管、师生同餐、监督约束等方面明确十条具体措施。陈冠夫认为,这十条措施有创新,也能起到实际作用。
“比如,要求出台中小学校食堂人员管理的激励政策,鼓励中小学优先聘用有意愿有能力且符合条件的学生家长从事中小学校食堂工作,这是一种开放的思维。符合条件的家长,可以参与进来,共同搞好高质量的餐食。”陈冠夫认为,有激励就有动力,也会有良性的竞争。据他了解,在巴中的中小学,就发起了“妈妈帮厨”把好“制作关”。全市学校食堂在春秋学期开学前,面向学生家长发布专项招聘公告,优先招聘符合条件的学生妈妈到食堂帮厨。她们身兼家长代表和食堂从业人员双重身份,在食材处理、菜肴烹饪等关键环节中,责任心更强、积极性更高、服务态度更温暖。
此外,在家长的监督方面,措施明确要健全群众举报机制,全面推行“码上举报”。陈冠夫表示,中小学生“校园餐”紧紧牵动着社会的神经,畅通了机制,可以缓解焦虑。
建议:学校应定期公开进货渠道价格信息
在去年的全省两会上,陈冠夫提交了《关于加强预制菜进校园监管的建议》的提案,希望加强食品防范,从采购到出品,公开食品安全信息,严加监管、定期抽查,相关部门深度绑定食材进校园管理体系,实施明厨亮灶监督工程,保证每一份进入校园的菜品都是健康、卫生的安全食品。
这件提案被确定为四川省政协2024年重点提案。提案立案后,他和部分政协委员一起走进大中小学食堂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监督。去年9月,在省政协召开的《关于加强预制菜进校园监管的建议》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上,提案主办单位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提案办理情况。与会人员都十分关心这个话题,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讨论十分热烈,在提案办理总结会中督促相关部门要深度与持续的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加监管。
“学校应该主动定期向家长公开学生伙食品种、进货渠道、价格等情况,以此接受学生和家长对伙食的监督,食药监部门定期进行抽查,启动食品溯源问题机制。”陈冠夫建议,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落实安全风险防控职责、推进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评价考核;指导、监督学校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提升营养健康水平,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评论 9
DJ2016 2025-01-21 发表于四川
这个建议才是真的提到点子上了,这样的话学校食堂肯定干净
苏记说事 2025-01-21 发表于四川
严格监管
草草12 2025-01-20 发表于四川
重点安全、质量、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