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前 加拿大人在华西坝建首个奶牛场

封面新闻 2017-07-25 20:02 5341

丁克生(右)与引进的良种奶牛

身高不足1米6的丁克生,是西方人中的矮个子。在百年前的华西坝,他也算是洋人中最矮的,人送绰号“丁矮子”。

1888年出生的加拿大人丁克生,34岁时来到华西协合大学,任生物系教授,此后在华西坝的25年,他一手改变了成都人的餐桌,把鲜牛奶端上普通人家的餐桌,把鸡蛋改良成原来的两倍大,还带来了西红柿、玉米和甜瓜等“洋”水果。可以说,从田间到畜禽圈栏,他改变了当地人的饮食文化,甚至宋美龄也找他帮忙养奶牛。

对牛弹琴

奶牛在校园遛弯 还能享受大学校园的琴声

丁克生(中)与引进的澳洲黑等优良母鸡

“朋友代我订了牛奶,烧开后让我到她那里去喝。”华西协合大学学生何国瑛讲述的,是她1943年时经历的校园生活,现在看来也挺时髦,普通人家在当时已经能订购鲜牛奶。

在丁克生来华西坝之前,鲜牛奶只是达官贵人家能消费的东西。因为彼时鲜牛奶是个稀罕东西,本地一头奶牛每年只能产10-12杯奶。

1922年,丁克生从加拿大来到华西协合大学,担任生物系教授,初来时第一件事,丁克生想建个奶牛场,就在大学校园内。从上海,他引进了一种源于好斯坦血统的公牛,这种牛的前三代祖先是一种打破一周产奶1200磅世界记录的加拿大奶牛,它们成为首批入住大学奶牛场的客人,在这个基础上,当地政府支持丁克生建立起了四川奶牛改良协会。

经过尝试,他将引进的奶牛成功与本地奶牛配种,形成改良的新品种奶牛,这种奶牛每天的产奶量至少45杯。成果一举打响,从华西大学奶牛场培育出的新品种奶牛,逐步进入四川各地和西南其他省份。

后来,以奶牛场为基础扩建起的农场牧场后各自发展有100亩左右,养起奶牛31头,乳羊18头,有牛舍羊舍等相应设施。有意思的是,养殖场东侧是华西大学的琴房,专供爱好者练琴弹唱,“对牛弹琴”的趣事在校园里传开来。那时候,养殖场的奶牛偶尔也在校园遛弯,像学生一样在草地嗮太阳打盹,别有一番风景。

牛奶的传奇

鲜牛奶端上百姓餐桌 宋美龄找上门请帮忙养奶牛

丁克生(左)与引进的落地红

师生中传得最多的故事,要数丁克生帮宋美龄养奶牛。

改良奶牛名声渐起,丁克生的事情被宋美龄听去了。1938年,宋美龄专门买来55头好斯坦奶牛,安顿在华西大学附近,并找上门请丁克生帮忙饲养。本就对畜牧感兴趣,丁克生自当欣然接下任务。3年后的1941年,华西坝上首次育下了本地出生的纯种好斯坦小母牛。

   优化本地饮食结构的目标远不止在奶牛身上。农牧场建起来后,1934年丁克生和学生一起引进山羊,从瑞士漂洋过海而来的3只纯种吐肯堡山羊,成为改良奶牛山羊协会新成员。1935年,丁克生继续引进落地红、澳洲黑等优良母鸡,改良后,本地的鸡蛋比原来增大近两倍,产蛋量也提高96%。

安岳柠檬的由来

丁克生种下观赏柠檬 被邹海帆引回安岳龙台栽种

华西坝上遛弯的奶牛

同步进行的,还有丁克生对蔬菜水果的关注。1922年他到成都之际,随身带着西红柿、玉米和甜瓜等种子,后来在本地试种,在校的农场逐步扩展到90亩,还在外管理10多亩果园。

后期从美国运来的德肯葡萄、爱尔波特桃树、华盛顿无核脐橙和加利福尼亚阿卡柠檬,都相继在本地生根发芽。1926年,丁克森在校园内种下了一株从美国带来柠檬苗作为观赏植物,竟被在华西大学读书的安岳籍学生邹海帆盯上了。1929年邹海帆把这种柠檬树引回安岳龙台老家栽种,此后柠檬便在安岳扎下了根,被一些家庭中用作观赏、鲜食和药用。到上世纪50年代在安岳本地被大量繁殖,而今安岳已成了全球柠檬的主产地之一。

1932年舶来的29种柑橘树和苹果树,与本地果树嫁接,同样收获颇丰。在1934年的花会上,已有6万余株苹果苗在市场上出售。如今在阿坝州和凉山州各地盛产的苹果,正是多年前从华西坝走出。

有《南乡子》赞曰:横渡大洋来,枫叶流霞布彩台。迎着岷峨春浪涌,施才。牛奶鸡蛋产不衰。山野少尘埃,苹果柠檬万树栽。食货优良心与共,期待。舌上甘甜记善哉!

师从丁克生

成都人张明俊 美国苹果种遍川西北

华西坝上养殖的奶牛

在丁克生的带动下,搜集动植物标本、实验、研究广泛开展起来,四川有一批生物学家也成长起来,张明俊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

张明俊1894年出生在今四川新都斑竹园,18岁时进入华西大学当勤杂工,闲暇时给大学部清洗、制作各类动植物标本,挣点学费上中学。在此机缘下得到当时生物系教授丁克生等人赏识,把他推荐到华西大学生物系半工半读。

深入川西和川西北高原考察动植物资源分布,是张明俊最为专注的事业,在松潘、茂县、汶川、康定、雅安等地,他掌握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各种动植物资源,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采集到包括熊猫皮在内的各种动植物标本数千件。

源于张明俊对川西北地区的了解和热爱,他把来自美国的苹果带到这里。开展果树培育和研究时,张明俊创办了一个“明明果园”,小清新气质的果园名字曾在学校年轻人中传开。在这个果园,培育出了四川最早的水蜜桃。

丁克生从海外带来的无核蜜桔、蟠桃、脐橙、柠檬和樱桃等水果,还有西红柿、包心菜、花椰菜等蔬菜,都曾在“明明果园”栽种繁育,再传到四川各地。来自美国的苹果在这里试种过,却效果欠佳,张明俊想起了川西北高原,带上100多株苹果苗便出发了。

几经改良后,苹果终于在四川找到最适合它们的地方,在当地的气候、土壤、水分下,结出的苹果果香味鲜嫩,色泽绯红光亮,下端有三个乳头状隆起,色、形、味俱佳,如今已是四川阿坝州和甘孜州等地的特色农产品。

国宝的远行

大熊猫幼仔潘多拉 远渡重洋到达旧金山

丁克生在华西大学的25年间,不仅牵头动植物研究,还促进理学院设立园艺学及饲养奶牛、养鸡等课程或讲座供学生选修,极具人气。

“丁矮子”的人设更有几分讨喜,他满口的成都话,还很会“展言子”(注:展言子指用四川话说的歇后语),时不时冒几句“摸着石头过河--稳当”“矮子过河-安(淹)了心 ”。

与动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丁克生,甚至曾把熊猫当宠物般养在家里。1938年3月,华西协合大学收到纽约动物协会的请求:“希望得到一只大熊猫幼仔,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是一对幼仔。”此项请求得到了校方重视,负责这件事的丁克生立即给山里的狩猎人写信,希望得到帮助。

不久后丁克生的夫人亲自到大山中带回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幼仔,宠物般地养在华西坝家中,并为它取名潘多拉。当时正值中国抗战期间,烽火连天,在陈普仪的精心照顾下,熊猫潘多拉乘飞机到重庆,然后由重庆乘船经上海至香港,再搭乘海轮远渡重洋到达旧金山。

一段可查的记载表明,潘多拉是1949年前在国外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只大熊猫,它在当年的航班上,吃的是航空公司提供的儿童餐。

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图由华西医院宣传部提供

人物简介

丁克生

1913年,加拿大传教士、生物学教授丁克生来华西坝任教,他饲养奶牛为传教士提供牛奶。那时牛奶不是中国人的饮品,中国人喜爱喝豆浆。受外国人影响,成都市民也开始尝试喝牛奶。但四川本地的黄牛是用来耕田或拉车的,产奶量很低,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喝牛奶的需求。1925年,丁克生用生物杂交技术来改良本地黄牛的产奶量,他用自己从西方引进的一头纯种公牛与本地母黄牛交配,培育产奶量高的奶牛。经过近20年培育,第3代母牛的产奶量大大提高,其中编号为21的奶牛,产奶量是原来黄牛的11倍。由于丁克生培育的奶牛产奶量高,不少本地饲养奶牛的经营户纷纷来配种,通过配种,提高了成都奶牛的品质。1936年,鉴于四川省农业生产落后,华西协合大学成立了农业专修班,由丁克生负责。不仅如此,他还兼任着学校的体育教员,是一位能在足球场上冲锋陷阵的锋线杀手。

评论 2

  • 千嚞愿 2017-07-26

    华西乳业的牌子就这样来得吗?

  • 微软小冰 2017-07-25

    听说济南老火车站又要重建了?真是让人无语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