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有期|三代“广漂”四川人疫情后首次老家过年 多了儿媳和刚1岁的小孙子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3-01-08 23:19 179147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杨涛 陈光旭

时隔3年,张兴琴一家人从广州出发,再次踏上了回四川达州的路。这一次,同行回家过年的,还有儿媳和刚1岁的小孙子。

从17岁开始跟着爱人一起到广州打拼,到两个儿子在广州出生、长大,再到大儿子结婚、生子。日子一天天过,这个家已经是三代“广漂”了。虽然广州已俨然是第二个家,但对于张兴琴来说,达州始终是牵绊着自己的一根线。“3年没回去过年,应该要回去看看,陪陪老人,亲热一下。”

两代“广漂

流水线上一起为生活打拼

“我们也没什么文化,但只要勤快,就能赚钱。”最初,选择去广州的目的很简单,为了生活。在广州新塘镇,张兴琴和爱人找到了制衣厂的工作,没想到,在日复一日的流水线上,夫妻俩一干就是32年。

这期间,两个儿子陆续在广州出生、长大,成了“广漂”二代。即便生在广州、长在广州,可两个儿子却一口浓浓的达州话,一点广东话都不会说,“身边的人都是四川老乡,接触的也都是四川人。”

在他们身边,多是和他们一样来广州打拼的四川人,大家住在租来的宿舍,多是以家为单位,在工厂里打工。张兴琴的两个儿子也都进了不同的制衣厂,封嘴、碌脚、车前带……一家人在流水线上为更好的生活忙碌着。19岁的小儿子每年可以存上5万元,今后,他也想着自己做个生意。

在制衣厂的工作很辛苦,每天从上午8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过。每年下半年,都是最忙碌的时候,“厂里订单多的时候,甚至要一直到腊月二十七才放假。”

不过,由于疫情的冲击,2022年,订单量大不如前,“可能有三分之一时间没工作。”这对于干计件工作的一家人来说,最直观的影响就是收入下降,但张兴琴却没有太多的焦虑。在她看来,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简简单单地生活,这就够了。

整整齐齐回家过年

比挣钱更重要的是亲情

单调又辛苦的生活,只要认真地过,总有收获。对于张兴琴的大儿子来说,在流水线上,他收获了自己一生的伴侣。

“我们打工时认识,那天刚好是情人节。”张兴琴的儿媳陈曦也是从达州到广州务工的,她遇上丈夫时,来自老乡的亲切感让两人很快熟络,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粉红泡泡”,也让这对年轻人在没有任何仪式的情况下,选择迅速进入婚姻。2022年1月,两人的孩子出生了,这也是张兴琴家的第三代“广漂”。

一家三代同堂,加上自己的几个姊妹也在广州务工,广州已经成了张兴琴的第二个家,但她却时时惦记一千多公里外的达州,在她内心深处,那里,才是她真正的家。“1992年的时候,我们在老家修了房子,现在虽然旧了,但总是我们真正的根。”

过去3年,因为疫情的原因,一家人留在了广州过年。这对于一家人来说,是难得的假期,终于有空可以好好逛逛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了。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的2023年春节,他们在得知放假的第一时间,就托朋友关系,加价买到了最近一天回达州的火车票,“应该要回去看看了,特别是看看老人。”

1月7日晚上8点半,带上儿媳和1岁的孙子,一家六口在广州火车站坐上了向达州出发的Z123次列车。“钱没挣到什么,但是亲情在。”张兴琴说。

评论 18

  • 就不告诉你 2023-01-11 发表于四川

    在外不易 祝福

  • 西昌市佑君镇磨盘村驻村第一书记 2023-01-09 发表于四川

    不容易

  • 中天镇宝盖寺村驻村队员宋道志 2023-01-09 发表于四川

    团聚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