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在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成都动车段动车转向架车间轮轴检修组,共有职工34人,其中8名为女职工,她们分布在轮轴检修组的轮对探伤、轮对镟轮和轮对收入等关键岗位,用机械师的专业与女性的细致,守护着动车组运行安全。这个五一假期,她们也坚守岗位,用“火眼金睛”扫描每对轮轴的细微缺陷。
80后探伤组的“火眼金睛”
5月2日上午,成都动车段转向架库内空心轴作业区,机器运转声与拨轮声交织,赵娟、晏鸣正用她们的“火眼金睛”严谨地对待每一条轮对探伤作业。
两人是轮对探伤小组里的“定海神针”,她们在磁粉探伤、空心轴探伤与轮辋轮辐探伤岗位工作二十余年,凭借着过硬的业务能力、丰富的检修经验,多次探出车轴内部缺陷,排除行车安全隐患。
赵娟(左)、晏鸣(右)
“波幅超40%,有疑似缺陷!”赵娟紧盯面前空心轴超声波探伤机屏幕,初步判定为内部缺陷,当即选用“手动探伤模式”,确认缺陷当量大小。她将探头移动到缺陷位置,手动调整探头位置、角度,神情专注地盯着屏幕:“找到了!”缺陷当量大小超限、判废该条轮对,再一次守护了行车安全。
赵娟、晏鸣在日常检修作业之余还开展课题研究、设计工装工具、优化作业流程,在智惠成铁创新项目“新型空心轴清洁器设计及应用课题”中,作为主创人员,她们提出将海绵头与杆体分为两部分,单独更换清洁头的思路,研制出由双向变直径多层硅胶刮板、铝合金隔板、铝合金隔套、辅助海绵等组成的清洁器,解决了动车组轮对空心轴探伤清洁成本高、清洁效果不好、存在安全隐患的难题。
晏姐常说:“探伤就像医生做B超,漏掉一个小点,都可能酿成大事故。”
90后的“百花齐放”
除了赵娟、晏鸣这样经验丰富的前辈,这个团队中还有不少“90后”。老师傅们将无数次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机械师,助力她们在动车组检修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快速成长。
范普
轮对探伤小组的吕敏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于2024年一举成为车间“三支人才队伍”一级技能人才里唯一的女职工。“其实没什么秘诀,就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位“90后”姑娘谦虚地说。
党员范普在21天内连续进车12组的情况下,坚守磁粉探伤作业岗位,快速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主探手。在两位踏实细心、胆大心细的探伤辅助张玉迪、徐菁怡的配合下,探伤作业效率事半功倍。
张玉迪(左)、徐菁怡(右)
轮对收入组的谢兰细心负责,对轮对尺寸测量有一套自己的心得,对数字敏感,在制作技术卡片,计算走行公里数等工作中,严格把关,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这群女子机械师用专业与坚韧书写巾帼担当,她们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中国高铁高质量发展背后,无数基层操作技能人员的缩影。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成都动车段供图
评论 15
黎明前的呼喊 2025-05-02 发表于四川
专业又坚韧,是高铁发展的中坚力量
命运沙漏 2025-05-02 发表于四川
90后小姑娘们也能独当一面了
妖孽吃我一棒 2025-05-02 发表于四川
师傅带徒弟模式真好,传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