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
两个半小时,这是在云南跑一趟农村客运班车(保山—三坪)的时间。80后司机万师傅,驾驶着一辆老式中巴车,在村道和山路上走走停停,已度过近一年的时间,他用运动相机记录下农村客运的日常。视频中,他自嘲正“坚守”着一个夕阳产业,但在视频之外,这辆班车,却给当地老百姓和学生带去了数倍收获。10月11日,记者连线万师傅,听他讲述一名农村客运司机的真实日常。
万师傅用视频记录乡村客运日常。
收入微薄但仍然坚守
80后司机用镜头记录农村客运日常
万师傅在社交平台的名字,叫做“农村客运小飞机”。虽自诩是飞机,但他驾驶的老式中巴车,实际是艰难“挥舞着翅膀”。
他在云南保山承接了一段乡村客运线路,每日往返于保山、瓦渡、三坪等地,沿途要经过多个村落。乘坐班车的人,多是当地要进城的老百姓,以及上学的学生。
班车收费不贵,根据距离来定价,最短的收费2元,远的26元。万师傅用他的运动相机,记录下每日客运线路的日常,在线下,每遇乘客上车,他都亲切地打招呼,几乎也都是熟悉的面孔,在线上,他的账号也收获了将近30万粉丝。
万师傅用视频记录乡村客运日常。
“去年的时候,我接过这趟线路,当时的司机不跑了,因为不赚钱。”万师傅坦言,最初,他承接这趟乡村客运线路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多一些生活补贴,给家里多些收入,但后来他发现,刨去每天的油钱和挂靠运输公司的管理费等各种费用,班车似乎并不赚钱。
他的身体不好,拉班车本身也是不得已的选择。但他依然选择坚守,因为他发现,比起利润的回报,似乎当地的百姓和学生们更加需要这辆班车。“平时主要就是进城就医的村民,还有外出务工的人,上学放学的学生坐这辆车。”
于是,在每天拉班车的工作之外,他开始摸索另外的盈利方式。万师傅用镜头记录下每天的客运日常,并发布在网上,在视频中,他将每天的车费,形容是一天的“GDP”,将近70个视频里,他的“GDP”事业似乎总是没有达到预期。
万师傅用视频记录乡村客运日常。
“好的时候一天跑六七百元,淡季就只有几十元。”每逢过年或者学生上学放假等,他的班车会迎来很多乘客,但这仅仅是少数时候,大多数时候,营收和成本并不成正比。他将这样的日常,拍成了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偶尔会有一些流量收入和变现,在这样的日常中,万师傅“坚守”这条乡村客运线路将近一年时间。
万师傅用视频记录乡村客运日常。
远行和回家
班车司机讲述为何“坚守”
在万师傅的镜头里,乘客有怀抱婴儿的母亲,肩挑箩筐、准备进城卖菜的农民,也有佝偻着身体、准备就医的老人,上学放学的学生也众多,他们看到班车,有的面带笑容,像是等待了许久的故人,有的送给他当地的土特产,邀请他尝一尝,有的则是抢着为同行的人买单,争执中也带有人情和客套,有的则面无表情,对于姗姗来迟的“小飞机”,心有些许怨念。
对于各色各样的群像,似乎这趟班车,早已习以为常。
万师傅的镜头下,班车穿越密林,转过急弯,一会儿是人头涌动的街道,一会儿又是云雾缭绕的山间小径,面对不同的乘客,只要你招手,班车即停下,等待和出发,已经成为每天的惯常动作。
万师傅告诉记者,他的班车每天早上7:30出发,路上走走停停,从保山到三坪,一趟下来要两个半小时。这趟班车的乘客中,有进城的,也有回村的,对于远行和归家的人群来说,这趟班车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这趟班车,可能他们就只能自己开车,或者坐摩托车,班车虽然小了些,但是方便,而且是定时定点运营。”
万师傅用视频记录乡村客运日常。
亏损也是这趟班车的常态。万师傅说,整体算下来,班车其实是没有赚钱的,平时班车只有他一个人在驾驶和收费,视频也是他戴着运动相机拍摄的,因此看到的很多视频细节,都是他一个人完成。今年上半年,他也想过不再运营,因为确实身体吃不消,再加上连续亏损。
万师傅用视频记录乡村客运日常。
“这边其实有很多线路都调整了,有些也停运了,但如果班车没了,对于乘客们来说,肯定是不方便的。”万师傅说,与班车赚到的微薄收入相比,其实他能直观地感受到,这辆班车对于乘客们的意义,只要有需求,他就会坚守。但他确实也对未来的线路运营有些迷茫,“估计还是开不了多久了,好的话今年年底继续做,不好的话,估计明年我们这趟车就要停运了,看情况吧。”
评论 11
fmeeb32d 2025-10-16 发表于辽宁
守护乡村
IT小兵IT 2025-10-16 发表于四川
可以的
IT小兵IT 2025-10-16 发表于四川
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