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乡档(108)|为防止假冒,捐纳执照公文中详细描述捐纳人的体貌特征

封面新闻 2019-06-06 21:43 98866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尘封的乡档(107)|不缺钱的苏国宽,先捐纳监生又捐纳贡生,获得“双文凭”

在苏秉权、苏国宽父子领得的《户部执照》和《监照》中,除记载政府开捐缘由、所捐银两数量变化外,还写明了捐纳者的户籍、年龄、体貌特征及祖上3代人的姓名等。

苏秉权的《监照》。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提供

官府文书中,为什么要描述持有人的体貌特征? 

在苏秉权捐监所获得的《执照》中,是这样写的:“俊秀苏秉权,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年五十二岁,身中、面白、有须。”

苏国宽捐纳贡生获得的《执照》中写道:“苏国宽,系四川成都府华阳县人,年四十八岁,身中、面白、有须。”

苏秉权的《监照》上写明有“身中、面白、有须”的身体特征。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提供

从两件《执照》中可以得知,苏秉权、苏国宽父子的体貌特征都差不多,即身材中等,肤色白皙,有胡须。苏氏父子这样的形象,正是清朝时四川地主的标准体貌。

两件《执照》引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何要在这样严肃的官府文书中,描述《执照》持有人的体貌特征?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防止假冒,可谓是“防伪标签”。

古代没有现在的身份证,也没有照相术,更没有电视传播,一个人的外貌不具有普遍认同性,官员赴任靠的是官印或委任状。

这就存在一个理论上的巨大漏洞:谁拿到官印或委任状,都可以冒充去赴任。

古代不乏冒充官员上任的案例 

虽然是理论上的漏洞,但在实际中,却是有案例的。在清朝人的野史笔记中,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冒充官员上任的故事。

康熙初年,郭某被委任为池州府(今安徽池州市)知府。在前往赴任途中,遭到一伙强盗的袭击,郭某及其家人、随从60多人全部被杀,只有长得漂亮的妻子和一个幼子被留下来,强盗首领把他们据为己有。

强盗首领在行李中搜出委任状,遂冒充郭某,赴省城报到,参见上司。上司从来没见过郭某,也不知真假。假知府上任后,处理政事精明能干,上下都很爱重他。

但他征收到钱粮后一直不上缴。上司查问,他说:“钱粮事关重大,我必须亲自押送。但不能每一笔钱粮都往返跑一趟,等数量积累多了就会送来。如果不相信,可以派人来检查。”

上司派人察看他的仓库,果然都是满仓满库,上司听后很高兴,还大大地夸奖了假知府一番。

古代中国有一个惯例,官员在外做官,老家的人会去探望,拉拉关系什么的。

不久,郭某的一些乡亲陆续来探望,但每个探望者到了后,都被骗进衙署杀死,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回去。

去了那么多人都不见回来,老家的乡亲起了疑心,郭某的妻兄决定亲自去看个究竟。妻兄到了池州后,在街上发现官轿里坐的知府居然不是郭某,不禁大惊。

妻兄假装成乞丐,结识了衙署里的火夫,靠火夫的关系,进入衙署里干担水的活儿。一天,他碰到了妹妹,妹妹摇手让他不要说话。

第二天,妹妹暗中写好一封信,悄悄塞给他。他出来看信,才知道郭某已被强盗杀害,强盗有30多人在衙署里。

妻兄赶到省城,秘密地向巡抚控告。巡抚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但考虑到强盗有30多人,不能马上去逮捕。

巡抚听说强盗中有很多人精于会计,就派人对假知府说,各县钱粮账目不清,听说你的手下多精于会计,能否为我分赴各县核算账目?

假知府同意了,巡抚把假知府的部下每个县派两个人,以分散他的势力,并借口另外的事情召他前去。

假知府一到,就被拿下。审讯后,强盗供出了罪行,最后被处以死刑。

类似的例子,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还有很多。

如《西游记》中,唐僧的父亲去赴任,路上被强人杀害,强人拿了官印冒充赴任。

又如改编自四川著名作家马识途小说的电影《让子弹飞》,也是强人杀了赴任官员,拿了委任状去冒充官员。

所以,再来看苏氏父子领到的执照中描写他们的体貌特征,就会明白个中缘由了。

【下期看点】

尘封的乡档(109)|对贫弱阶层的慈善和关爱,苏氏家族在当地树立仁义形象

特别鸣谢: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评论 1

  • 3525f467 2019-06-07

    [得意]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