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乡档(99)|苏氏家族:为节约交易费用,以定金契约方式低调兼并土地

封面新闻 2019-04-25 11:42 72635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尘封的乡档(98)|苏氏家族:创业先锋“川三代”苏成勇,入川途中差点夭折

苏氏家族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到入川第四代——苏成勇的儿子苏定伦、苏定端、苏定贵等时,《华阳苏氏族谱》中记载,曾一度出现“房房丁捐,户户财倾,竟无一房如从前者乎”的局面。

尽管如此,苏氏子弟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不断反省,继续奋进,止滑企稳,最终由苏定伦率先掀起发展的势头。

清嘉庆12年(1807),苏定贵从陈胡氏手里买下青龙埂的一宗地产,总价为1250两银子。这是双方签定的定金契约。龙泉驿区档案局(馆)供图

苏定伦买两宗田地,总共花了3350两银子

嘉庆10年(1805)十二月初六日,苏定伦从刘荣才手里买下一宗田地。刘荣才和侄子刘永清、刘永兴、刘永扬、刘永达、刘永发、侄孙刘超群等,在契约中写道:

“今因家中少银凑用,叔侄弟兄商议,情愿将先年自置田地一处,坐落华阳三甲七十一支……地名赖家店侧近,田地一庄,堰塘四口,以及堰坎堰底、漏引鱼苗、山岭熟地、草场基址、阴阳二宅,林园竹木菜地,百样花果树木,草房一座四向,左右粪房二间……碾子一座,碾房、碾石、䃂子俱一全套,古井一口,菁苗土地一座……卖与苏定伦出首承买为业”,合计1500两银子。

嘉庆17年(1812)六月二十九日,苏定伦又从陈仁珑【“尘封的乡档(69)”中,陈仁珑曾在嘉庆12年(1807)与苏定伦的四弟苏定贵调换田地】及其侄子陈宗斌手里买下一宗田地。

这宗田地,是陈仁珑“先年祖父置下田地一处,与堂兄陈仁瑛分受己名下田地一股,坐落华阳县三甲五十六支……地名青龙埂,瓦草房屋一院,以及门楼,内外房屋、粪房五间,六合门扇二十六扇,门框俱全,门窗户格、梁桁、桷挑、楼牵,碾房屋一座,碾槽、轮石、碾杆全套,浴堂、猪圈房屋,石灰坑四口,内外浮沉砖石,堦檐滴水石瓦片,堰塘三口”等,总价为九九呈色纹银1850两。

苏定伦购买的这两大宗田地,都是以卖地定金契约的形式记录下来的。

清嘉庆10年(1805)十二月初六日,苏定伦从刘荣才手里买下一宗价值1500两白银的地产。此为双方签定的定金契约。龙泉驿区档案局(馆)供图

节约费用,用定金契约方式购买田地

仔细分析研究后,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档案编研负责人胡开全说,这两件卖地定金契约有以下特点,而且被苏家的下一代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下来:

一是所购田地位置集中于自家田地连界处,这样可以将自家田地连成片,以方便管理,降低耕作成本。

二是标注的事项如地界内的什物、四至、老坟等非常详尽,费用如画字银、定银、收款人、粮务、违约金、兑银处等全部明确,避免今后节外生枝。

三是只有定金契约,没有换成正式的土地契约。这里面很有讲究,因为这样能合理地避开契税。

这么做,在当时也是迫不得已之举。据《华阳县志》记载:“嗣因地方附税日益加多,超过正税几及二倍,民苦税率过重……每契一纸,尚需契格工本钱四百文,官契库银平一两,验契银一元二角。价银在一百二十两,钱在二百钏以上者为大契,除缴验契费外,加征银三元二角。”税赋偏高,买一宗地就是一笔不少的开支。

同时,因为不去办理正式的官契,可以不用邀请里约等乡村基层官员,减少一些交易费用,也可避免在官员面前显露自家的经济实力,减少一些诸如“钱粮、仓谷、夫马、杂差、修沟、团练所派费用”的摊派。

在实际操作中,定金契约签署后,按约定付清款项,买主就会要求卖主交出老契。老契在手,相当于把产权拿在手里了,加上定金契约,构成证据链,谁都不能否认交易是无效的。

从最终结果来看,卖地定金契约最后都交易成功了,苏家这种节约费用的交易方法,在当时看来是有其合理性的。

苏氏兄弟购地动辄就是上千两银子

除了苏定伦买田置地,他的三弟苏定端、四弟苏定贵也在购买田地,而且也是大手笔,动辄交易额就是上千两银子。

嘉庆12年(1807),苏定贵从陈胡氏手里买下青龙埂的一宗地产,总价为1250两银子。

嘉庆17年,也就是苏定伦从陈仁珑及侄子陈宗斌手里买下总价为1850两纹银的田地的同年,苏定端从曾陈氏手里购得老鸦林的一宗地产,总价为九九呈色纹银1925两。

苏氏兄弟们不断进行大宗地产交易,说明他们的父亲苏成勇创下了不小的基业,可以让儿子们能动用上千两银子买地。

【下期看点】

尘封的乡档(100)|苏氏家族“川五代”苏邦贤:34年里买下上千亩田地

特别鸣谢: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评论 7

  • 明596125 2019-05-05

  • fm714524 2019-04-25

    厉害

  • 2fm51981r~ 2019-04-25

    劳动智慧无穷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