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乡档(98)|苏氏家族:创业先锋“川三代”苏成勇,入川途中差点夭折

封面新闻 2019-04-19 14:49 88714

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尘封的乡档(97)|苏氏家族:根据族谱推算,苏家入川时总共有30人左右

话说苏子盛在七根槐佃下丁家的田地后,一大家人开始了在四川新家园的生活。

不过,有一定经济头脑的苏子盛,在后来的日子里,在双灵观置办了一些产业,只是后人并不以这里为主要的生活和发展区域。苏氏家族入川的第二代5个男丁,后来衍变成发展得很好的五房人。

据《华阳苏氏族谱》记载,入川第四代苏定陞在迁葬曾祖母、苏子盛妻子廖氏所作的《捡金葬序文》中写道:“吾等五大房于(曾)祖母始葬得宜,人丁颇盛,财产颇足。”

苏氏家族到了入川的第三代“成”字辈,因为每房人都有3-5个儿子,家族人口大大增加,涌现出了创业的典型人物苏成勇。

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浮雕(资料图片)

入川途中,苏成勇病危,差点被遗弃

苏成勇出生在广东和平县老家,雍正4年(1726)随祖父苏子盛迁到四川时,正好10岁。

在迁徙途中,苏成勇生病了,家人把他放在箩筐中,一路挑着往四川走。

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差,生病了难以得到及时治疗。苏成勇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到了人事不省的地步。

大家以为他活不了了,如果继续带着他,是一个负担,只得含泪把他丢弃在路边的草丛中,让他自生自灭。

那时的人命,真的是如草菅。不过也能理解,在很多选择面前,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利益,必须要丢掉一些的。什么都想留住,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当大家要离开的时候,苏成勇突然醒过来,发出嗷嗷的叫声。大家一合计,既然这孩子还活着,就继续带他走吧。

就这样,苏成勇的病居然慢慢好了起来,最终一路平安地到达了四川。

移民途中,类似苏成勇这样的例子不少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类似苏成勇这样的例子不少。

雍正5年(1727),汀州府武平县岩前里六甲大布坊葛藤垇(今福建武平县岩前镇大布村)陈氏家族中的陈维举,带着陈怀荣、陈怀华、陈怀科3个儿子爬山涉水入川。

当时,陈怀荣只有13岁,陈怀华才几岁,一路上,由陈怀荣负责照顾陈怀华。陈怀华因为太小,走不了多少路,基本上由陈怀荣背着。

途中,陈维举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因路途实在太遥远,四川不是一天两天都能到的,陈怀荣这么背着陈怀华不是办法,干脆把陈怀华扔了算了。

走了几乎一天的路程后,陈怀荣对陈维举说,他不忍心丢下弟弟,即使路途再遥远,他宁可背着弟弟,也不愿骨肉分离。

陈维举也非常于心不忍,同意了陈怀荣。陈怀荣赶紧往回跑去找陈怀华,居然找到了。此后,陈怀荣一直背着陈怀华到了四川。

陈维举一家先是迁到叙州府南溪县西教场(今四川南溪县滨江新城一带),后落业在南溪县江南铜鼓滩上江家沟。

中国有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陈怀华长大后,在江家沟勤俭创业,后裔繁多。

这句话在苏成勇身上,也是非常恰当的。苏成勇后来成为苏氏家族的创业先锋,他这一支族人,也是苏氏家族人口最为繁盛的一支。

苏成勇的后裔在苏氏家族中最繁茂

苏成勇最迟在46岁时,已经开始在比双灵观更靠近成都的赖家店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了。

此后,他率领子孙迁到更靠近成都城区的倒石桥开创基业。他的后辈在倒石桥附近不断兼并田地,家业逐渐壮大。

苏成勇通过实际操作,为后人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购进田地的方法。

经过他的儿子苏定伦、苏定端、苏定贵及孙辈的实际操作,苏氏家族积累财富的速度越来越快。

我们在“尘封的乡档(95)”中说过,我们这里讲述的苏氏家族发展史,是以苏成勇一脉为主的,因为他在苏氏家族中最具有代表性,后裔也最繁茂。

苏氏后人为纪念苏成勇,专门将这一分支的祠堂命名为成勇公祠,形成了春分日祭入川始祖苏子盛,冬至日祭苏成勇的家族传统。

【下期看点】

尘封的乡档(99)|苏氏家族:为节约交易费用,以定金契约方式低调兼并土地

特别鸣谢: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评论 5

  • 明596125 2019-05-05

  • fm895h3 2019-04-19

    [爱心][爱心][爱心]

  • 事大街空 2019-04-19

    命啊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