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尘封的乡档(59)|典型契约:4500两银子买下120亩地,达成最大宗土地交易
上一期,我们讲到最大宗的土地交易是120亩多的土地加上房产,卖了4500两银子。凑巧的是,这宗土地交易,在21年前还有一次交易。
道光23年(1843)正月二十四日,寡妇雷杨氏与3个儿子雷一文、雷一兴、雷一成,以及侄孙雷声文、雷声煃、雷声肃,“情因各负外债,无银偿还,是以母子、弟兄、叔侄商议,甘愿将祖遗留温江县二甲,地名板板桥侧近”的一份田业出售。
这份产业有97亩多田,“河边沟坎基地约计二十亩零”,以及坐房二院,“瓦上房二向”共10间,“瓦厢房二向”共12间,粪房、牛栏、猪圈共14间,接簷3间,水井两口,粪池8个,河边草房两处共6间,以及其附着物,全部卖给谢六樨堂,总价为九七三色纹银3290两。
21年后,谢六樨堂的谢竹屏、谢锐臣两兄弟,把这份产业卖给苏国宽,卖了九九色纹银4500两。
雷杨氏将产业卖给谢六樨堂的土地契约。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供图
谢六樨堂从雷家买下这份产业后,到卖给苏国宽,产业还是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田产上,雷家出售时,是97亩多田加上“河边沟坎基地约计二十亩零”,不到120亩。到谢氏兄弟出售时,是“水田二段、基址一所、旱土一块”,共计120亩多。条粮均为2.48两。
这说明,谢家买下田产后,在21年里,陆续新开垦了接近3亩地。
在房产上,雷家出售时如上所述。到谢氏兄弟出售时,为瓦房五向17间,两个仓库,瓦楼门一座等。
相比之下表明,谢家买下雷家的房产后,进行了整改。雷家原有的房产加起来为四向22间,到谢家出售时,为五向17间。这说明谢家对雷家的房屋整改较大,增加了一向,缩减了房间数量。
综合分析推测,谢家看起来是把房间数量减少了,但提高了房屋质量,其中应该有一定数量的房间是新建的,而且都是瓦房。
雷家和谢家出售这份产业时,都是以田产为主,房产是“捆卖”在地产里的,房产对成交价格的影响基本上很小。所以,在价值上,还是要看土地的价值。
忽略银子的成色问题,从3290两到4500两,短短21年里,增长了1210两。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档案编研负责人胡开全说,这实际上反映了,虽然在道光、咸丰时期,由于鸦片贸易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土地价格在回落,白银在升值,但到了同治年间,土地因为具有稀缺性的本质特征,加上新开垦的土地远远不能抵消人口的增长,土地价值又开始上升的社会现实。
【下期看点】
尘封的乡档(61)|典型契约:同一宗地价格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背景?
特别鸣谢:
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评论 1
北海之滨 2018-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