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土地保护红色资源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赴达州、巴中开展执法检查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6-20 20:20 150585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四川巴中摄影报道

四川巴中,因为红色资源极为富集,被称为“露天革命博物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巴中市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长眠了25048名红军烈士,是中国规模最大、安葬烈士最多的红军烈士陵园。6月16日,临近正午时分,温度逐渐攀升。石阶两旁,松柏挺立。在阳光的照射下,石碑上镌刻的红色五角星愈发鲜红。

在川陕苏区建立之时,通江县总人口数还不足23万人,却有4.8万人参加红军。那时,苏区人民父子携手上战场、夫妻并肩到前方的情况很多。

2021年7月1日,《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2022年6月13日,时隔近一年后,为依法推动条例的有效实施,确保红色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条例》执法检查。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省人大常委会前往达州、巴中开展执法检查的第六站。着正装、佩戴党员徽章,鞠躬、默哀、敬献花篮,朝向安葬英烈的遍山无名丰碑,好多人红了眼眶。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的无字丰碑。一排排,一列列,上接蓝天,下连大地,正如烈士们生前挺立的军姿。

现场:

一家三代接力守护红军烈士陵园 感动执法检查人员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长眠的25048名红军烈士中,有19225名烈士,后人不知他们的姓名,只能心怀敬仰,在碑石镌刻上一颗红色五角星。

江山石,一块天然矗立在陵园入口,状若“山”字的巨石,寓意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王建刚家,从父亲那代开始,就在这里守护烈士陵墓,而今他将这一“使命”交给了儿子。至今,一家三代守陵已有80余载……

红土地见证了这些故事,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区人民则将它们融入血脉,代代传承。

四川省人大代表、巴中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委员、市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蓉是此次执法检查组的一员。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张蓉说,无不被所到之处的红色故事所震撼、所感动。“在王建刚讲述他和父亲的故事时,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听到通江当年有4万多人参加红军,最终只有4000多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时,又忍不住泪崩了。”

6月14日,执法检查组一行在达州万源市牛卯坪村听红军当年在这里留下的故事,讲述人是当地一位老党员。

走完行程,张蓉告诉记者,这些年巴中市在保护红色资源上做了不少工作,这里正在由红色资源大市向红色文化强市蜕变。但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巴中与国家、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如保障不足、内涵挖掘不够、展示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

“我们下一步应着力研发一批具有巴中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还应该创作一批红色文艺精品,讲好巴中故事。刚刚在川陕苏区纪念馆时,我看见了‘军中木兰周苦娃’的故事,当即萌发了要将这些红色故事搬上舞台的念头。”张蓉说。

6月15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第二小组一行拜谒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并敬献花篮。

体会:

保护红色资源 要保障好经费更要用好经费

四川是红色资源大省,巴中是四川的红色资源大市。

9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来到陕南、川北地区,建立了川陕苏区。一年左右过后,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万多人扩大到8万余人。苏区拥有自己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军需及经济设施。同时,建党建政、土地革命、发展经济、拥军支前、文化宣传教育等工作热火朝天,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在当地留下了无数宝贵的红色资源。

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川陕苏区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川陕苏区毛浴革命旧址群……如今的巴中人民将这些红色资源视若珍宝,妥善保护。早在2018年1月1日,这里就出台施行了《巴中市红军文物保护条例》,用以有效规范和加强全市红色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在通江县,四川省纪委监委驻省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朱廷君感慨道:“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地带’‘要害地带’,红色资源丰富,点多面广,传承、保护的任务都很重。巴中在保护红色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以说是卓有成效。就拿开通进出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的高速公路——镇广高速王通段来说,就足以看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程度。”

保护红色资源,经费预算是现实问题。《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预算。

朱廷君表示,保护工作需要经费,却不仅仅是需要经费那么简单。当地政府一定要思考“有了经费要怎么用好”的问题。“就拿巴中市来说,那么大数量的红色资源都要保护好、传承好,政府在发挥牵头作用时,就要进行通盘考虑,作出统一规划。”

6月16日下午,执法检查组全体人员与巴中市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了《条例》执法检查汇报会。

部署:

执行时间快、省内全覆盖 发现问题将尽快解决

“《条例》施行后,我市组织各部门对全市红色资源进行了普查,建立了资源名录和数据库。巴中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97处,数量居全省第一。根据全省红色旅游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市优良级红色资源达185处,居全省第三位。”6月16日下午,执法检查组全体人员与巴中市人民政府、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召开了《条例》执法检查汇报会。

在会上,巴中市副市长任小娟表示,对照《条例》,巴中主要从机制保障、调查认定、保护管理、传承弘扬、合作协作五个方面抓好贯彻执行。近年来,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上虽有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瓶颈亟需破解,如保护不足、利用不深、管理困难等。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执法检查组第二小组组长胥纯表示,四川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深厚红色基因的热土,在党的历史上书写了可歌可泣、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留下了星罗棋布、数量众多的红色资源,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供了生动教材和现实课堂。《条例》从出台到进行执法检查都是“加快进行”的,这足以表明省委、省政府和省人大对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6月13日,在达州市通川区蒲家镇蒲家小学,校内的“小小讲解员”在给执法检查组讲述红色故事。

“这次执法检查是《条例》施行快一年的时间进行的,一般来说,法律法规要到施行三四年以上才会进行执法检查。这次的检查模式是‘全覆盖’,分为3小组,前往5个市州,同时委托其他市州人大自行检查。”综合达州、巴中的检查情况,胥纯表示,两个市州都有一定的保护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共有的问题。如红色资源管理分散、保护不力、利用欠佳等问题,红色资源保护机构、人才队伍、经费保障等方面还有不足,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深刻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对于市级层面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争取早日解决。对于一些共性问题,需要省级层面,甚至国家层面才能解决的,执法检查组将带回去,向全国人大、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报告,也会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力争督促解决。”胥纯表示。

评论 5

  • 程斌 2022-06-22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 万源市石窝镇驻村队员周宇 2022-06-22

    保护好、传承好红色资源

  • 万源市石窝镇驻村队员周宇 2022-06-22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