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 | “天才”属于众生,数学属于姜萍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4-06-17 20:10 93238

□蒋璟璟

近日,全网被一个名叫姜萍的中专女孩“刷屏”了。姜萍,江苏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以第12名的成绩,与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知名高校的参赛者并肩进入一项全球数学竞赛决赛,也是唯一一个入围的中专生选手。目前,姜萍正在学校专心准备几天后的决赛。“天才少女”姜萍和她的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故事在全网引发热议。多所高校发微博,向姜萍表示祝贺并欢迎报考。(中新社)

数学令人望而生畏,而“数学天才”的话题,却从来让人乐此不疲。关于天才,我们似乎无所不知,又似乎一无所知。数学宇宙,群星闪耀。但终究,大神离凡人太远,且多是往事如烟。就重新燃起世人的“数学兴致”而言,姜萍可说是出其不意的触媒。当下,发端于社交平台的,由网友的激赏与拥戴所主导的叙事声浪,热忱而剧烈地形塑着“姜萍”的形象。这一演绎轨迹,几乎与当年韦东奕被封神、被网红化的路数,如出一辙。

对学科天才的推崇,源于朴素的知识崇拜、智商仰视,其底层的心理架构,依旧是“慕强”。但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近年来,关于“天才”的定义权,显著发生了转移。也即,同行评议、专业评价,被大众“人气投票”式的打榜应援所取代。这种以网友认可、群众基础为核心部件的“天才”生产机制,一方面发端于反智主义下对“专家集团”权威性的否定,另一方面则滋长于网络时代流量所调动的同频共振的自负。

“当大家都说某人是天才,那么其就是天才。”网络众生对他人命运的裁断与戏剧性支配,兴致不减。有籍籍无名的博主,因之一夜成名,赚得盆满钵满。而当这股力量,试图浸染到学术圈,我们感受到的是,姜萍和韦东奕们明显的抗拒和疏远姿态。韦东奕固然一贯以遗世独立的风范远离在舆论之外,而难能可贵的是,忽然爆红的、在外人看来被泼天富贵垂青的姜萍,在当下也坚决地回避了在网络上的自我曝光——或许,这就是纯粹的数学人或者说数学爱好者的共性。

以数学为工作、为志业的人,毕竟少之又少。这是一个方差和离散度极大的行业,极少数的塔尖人才,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学术成就。但是,数学作为一种兴趣、审美对象与智力训练的游戏,其能给“好此道者”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却是公平的、无差别的。横空出世的天才少女姜萍,究竟能走多远,能取得多少学业成就甚至是学术成就,犹未可知、唯有祝好。事实上,她只需遵从内心,去追逐梦想,而不必对网络的热议或期许,负有回应的责任。

那么多的数学天才曾经来来往往,他们是属于数学的,属于自己的,而从不属于那些围观的人们。

评论 25

  • 荥经县新添镇天凤村驻村工作队 2024-06-18 发表于四川

    属于

  • 荥经县新添镇天凤村驻村工作队 2024-06-18 发表于四川

    数学

  • 荥经县新添镇天凤村驻村工作队 2024-06-18 发表于四川

    众生

查看更多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