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四川泸州一家3人采食白色野生蘑菇后入院治疗

封面新闻 2022-11-08 09:54 33171

马艳萍 蒲凡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10月下旬,四川泸州赵先生一家3人,因为吃野蘑菇中毒全被“撂倒”,妻子入院时甚至性命垂危,所幸,经过医生治疗,3人病情好转,现已出院。

10月21日,家住泸州叙永的赵先生和妻子一起在山上采摘了一篮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白色野生蘑菇,当天晚上就将采摘的蘑菇和肉片一起煮了锅“鲜美”的汤,还邀请了1位亲戚食用。

赵先生的妻子食用最多也最早出现症状,22日凌晨4点左右就开始呕吐、腹泻、腹痛、乏力。

早上8点,赵先生及亲戚也出现了相同的症状,但三人均以为是普通胃肠炎,没引起重视,也没到医院就诊。直到第二天,3人症状继续加重,才到当地医院就诊,因病情危重,当地医院建议转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病科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赵先生和亲戚被诊断为“食入毒蕈蘑菇中毒、急性肝损伤、中毒性心肌炎”。

而其妻子入院时已出现神志异常、身目黄染,颜面部及四肢水肿、皮肤出现散在瘀斑等症状,诊断为食入毒蕈蘑菇中毒、急性肝衰竭、中毒性心肌炎、多脏器损伤、代谢性碱中毒、多浆膜腔积液等,性命垂危。

肝胆病科立即组织ICU、心血管内科、肾病科、内分泌代谢科、介入等多个科室专家进行全院大会诊,经积极抢救后,3人病情好转,现已出院。

肝胆病科副主任王晓栋副教授表示:近些年,蘑菇中毒成为我国食物中毒中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西南地区更是蘑菇中毒的重灾区。而夏秋季节是蘑菇中毒高发期,此时雨水充沛,气候潮湿,许多百姓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

大家普遍存在一个错误的认知:颜色鲜艳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

但事实上,这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甚至看上去很“朴素”,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误将毒蘑菇当作食用蘑菇是引发中毒的主要原因。

蘑菇中毒有哪些表现呢?

王晓栋介绍,蘑菇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与摄入蘑菇类型及所含毒素等密切相关,根据蘑菇种类不同而累及不同器官,可分为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光敏性皮炎型等类型。

其中,肝脏损害型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一般在食用6小时后发病,潜伏期10-14小时,早期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持续1-2天症状缓解或消失,出现假愈期,36-48小时后肝损伤进行性加重,血液检测可见肝酶急剧升高,血清胆红素进行性升高,严重凝血障碍,出现急性肝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进入此阶段的患者病死率30%-60%。

发生蘑菇中毒后怎么办?

“无论哪一类型的蘑菇中毒,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类似中毒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王晓栋说,最好保留或重新采集(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蘑菇的样本或留存毒蘑菇影像,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呕吐、腹泻后,最好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同时尽快到医院救治。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