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2022中秋节|郭发仔:月上中秋

封面新闻 2022-09-19 08:36 39933

文/郭发仔

远处山峦黛青,轮廓依稀。天空也是黛青色,云如淡墨,毫无章法地晕染天幕。夕阳落在对面高楼的玻璃上,很无力,点点殷红。一阵微风撩起垂柳的裙摆,微凉,不觉已是中秋了。

早上经过镜湖,大片荷叶依旧,不过绿得有些老气,乌泱泱一片,守着静静的一汪湖水。荷花早开过了,偶见一支,也是老红色,夹在墨色的绿里,显示唯我独醒的气节。荷叶间有褐色的碗状莲蓬,斜斜地举着,把种子含在嘴里,警惕地看飞鸟倏忽掠过。草丛里,蟋蟀吟叫,无所顾忌,无所事事,也透出秋凉的老气。

也许,月至中秋,节气不习惯被人左右情绪,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清静与恬适。

好久没见过月光了。闷热的夏夜里,总想出去蹭一点自然的凉风,曾见月光像摔碎的半块瓷片,淡淡的一层,在深褐色的天空里闪现。也许,时令有序,夏夜的月光只是赶路的过客,只看前程,不问东西。

月上中秋,月光仿佛归乡的游子。

暮云收尽,天色暗淡。月光立在东山上,挂在树顶上,白若玉盘,嫩如童腮。月上中天,夜空愈加深邃,是高古的天青色。乳白的月光洒在静谧的山林上,铺满空旷的原野,照进相思的人心里,填满人间的每一个缝隙,满溢华彩。

月光清晰如许,如同立在梳妆台前的一面镜子。桂花树满,吴刚手执的斧子尚未放下,便端了新酿的桂花酒,满足地喝下。桂花树后,嫦娥影影绰绰,袅袅娜娜,有玉兔模样在脚下挑逗。其实,这都是传说。天上宫阙广而寒,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不如人间中秋圆满。

月上中秋便是节。今年太热了,桂花迟迟不见吐露芳菲,只有寥寥的几点黄白,夹在干枯的枝叶上,若有若无。那似曾相识的香味也只是薄薄的一层,散在微凉的空气里,和着落下的白杨树叶摇摇晃晃的节奏,与行人鼻息间舒缓的呼吸擦肩而过。

其实,这并不影响中秋的气氛。有人早早订了月饼,相送亲友,问候岁月静好。中秋月圆,人间团圆。远方有故土,也有亲情。明月千里寄相思,几行微信,一段视频,话语里全是满满的乡音。距离不是问题,中秋月圆夜,亲情尽在咫尺,如落在掌中的月光。

城里的灯火太绚丽,乡间的月夜才是中秋的模样。田野一片空旷的白,收割后的稻茬灌满了乳白色的月光,晶莹剔透,绰约如夜空的星光。秋草葱茏,像睡着了一般,伏在田埂上,卧在小路边。露从今夜白,水珠粘在枝叶上,清幽如秋梦。乡间秋夜,静谧中有喧闹的秋声。小虫儿唧唧,均匀而舒缓,蹑手蹑脚近前,却又影音全无。远处河坝水声哗哗,仿佛月光倾泻下来的声音。

乡间中秋月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之间有人间最廉价的满足和喜悦。

乡间赏月,曾是烟火里的奢华。月上中天,月光皎洁,照在自家的场坝上,亮如白昼。邻家孩童捏了圆且厚的一饼,花生馅的或蛋黄馅的,围着谷场雀跃。那时家贫,但月是要赏的。爹早早地剁碎了老南瓜,蒸熟,揉在糯米粉里,做成南瓜糍粑。月光照进青砖砌就的阶沿时,爹一揭锅盖,南瓜饼的清香融进月色里,小黄狗一撅尾巴,中秋的味道便浓了。很多年,我都是用磨秃了的筷子串着几块南瓜饼,邀月共赏,度过中秋,度过我的童年,直到我离开满是南瓜味的村庄。

时下中秋,逐渐多了桂花酒、桂花糕,还有琳琅满目的月饼。每逢中秋,我照常会给孩子买月饼,去野外登山赏月,传统的圆满里留不得一丝缝隙。即便如此,我终究难以体会中秋的味。我时常在中秋月夜时,独坐一隅,想起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想起《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悄悄地在改变》里懵懂的旧时光。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酒中有豪气,对月成三人,情感缠绵悠长。我不如古人豁达,回首磕磕绊绊春秋几十度,不觉人到中年,两鬓霜白,岁在月上了。

【作者简介】

郭发仔,硕士,成都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四川文学》《青年作家》《中国铁路文艺》《散文百家》《绿叶》《作家文摘》《中国青年报》《佛山文艺》《东京大观文学》《剑南文学》《太湖》《人民日报海外版》《南方日报》《羊城晚报》《解放日报》《湖南日报》《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等杂志和报纸。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