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鸿:参赛者们普遍能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作用 设计数字乡村方案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9-08 18:24 39725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谭羽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近日,“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初评评审会落幕,封面新闻记者连线初审评审团成员、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电子科技大学数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鸿。采访中,韩鸿分享了在评审会上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数字乡村设计方案的建议。

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 不同领域作品对数字乡村的理解有所差异

韩鸿看到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能够将最新的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场景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赋能作用,瞄准数字乡村振兴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数字解决方案,“有些方案已经产出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可以说,这次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成果丰硕。”

“(设计师们)基本上能较好理解数字乡村的内涵,充分发挥网络、数据、技术和知识等新要素的作用,对数字乡村的理解,不同领域的设计也有一定差别。” 韩鸿说。

随后,韩鸿举例解释道:“如聚焦于乡村数字经济赛道的作品,往往能够整合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导航定位和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气象数据、高光谱数据对种养殖业进行产量预测、环境监测、标准化生产、自动控制、专家诊疗、质量安全追溯、病虫害监测、全产业链搭建、精准核保与快速理赔等,节省人力成本,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相形之下,有关乡村数字治理赛道中的作品,更多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考虑,把以往的乡村管理和服务从线下变到线上,思维略显固化,从“共治”的视角和村民赋能的视角就考虑得不多。”

对于参赛作品内容方向,韩鸿表示:“参赛作品基本上覆盖了乡村振兴的主要领域,主要集中在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数字治理、智慧绿色乡村、乡村网络文化等领域,不少方案横跨了多个赛道。”

作品多数创意性和落地性较强 均能不同程度体现数字技术应用

谈到作品的创意性和落地性,韩鸿表示针对特定场景和领域,多数作品都能够因地制宜、因技制宜,充分将技术创新与地方特色和优势资源相结合,进行程度不等的创意设计,因此可落地性、可操作性较强。但是某些方案的实施需要较大投入,对地方的承接能力是一个挑战,“特别是某些乡村文旅设计需要实施较大前期投入,其可持续性仍然要打一个问号。”

此外,韩鸿看到参赛作品普遍注重乡村振兴中的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均能不同程度体现数字技术的应用,发掘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而入围作品一般专注某一特定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在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振兴的某一方面结合较好,具有较好的预估效益。

韩鸿在西藏调研

最后,韩鸿想提醒数字乡村方案的设计者们:“数字乡村振兴不能技术至上,要注意适宜技术的使用和乡村积极性的调动。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立与乡村人口知识结构相匹配的数字乡村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如何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培育信息时代新农民方面,在如何能够不断激发和催生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