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参赛项目覆盖全国多省区 优秀作品能切中、传达并解决乡村切身痛点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9-07 21:09 35364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谭羽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评审会上,我不仅看到了四川和浙江地区的数字乡村项目方案,还看到了关于东北、西北一些省区的方案,譬如说新疆和宁夏自治区的数字乡村创新设计方案。虽然这次大赛是四川省和浙江省的单位联合主办的,但覆盖面涵盖全国,这点很好。”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西南交大交通建筑与环境设计研究所所长于洋在参与“首届数字乡村创新设计大赛”初审评审会后接受封面记者采访,为参赛作品作出了个人评价和建议。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于洋

优秀作品普遍能切中、传达并解决乡村切身痛点

在于洋看来,入围作品普遍能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乡村的某个痛点问题,并且能利用PPT、视频或者流程图等较好的形式将想法呈现给评委。

令于洋印象深刻的作品也属这一类,“有些作品提出的痛点能让我们马上身临其境,联想到农民目前确实需要方案去解决那方面问题,然后他们的项目方案又能解决。这种我个人一看就比较喜欢,不管它是针对哪个方向的,农林牧渔业也好,乡村规划也好。”

谈到在整体参赛作品中看到的亮点,于洋表示一个是部分项目能将在城市或者工业化系统里面较为普遍使用的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乡村中去,而另一个则是某些方案能结合不同乡村自身需求、区域特点,个性化地为其痛点提出解决方法。

此外,于洋提到在评审会上他看到的参赛作品不仅涉及广泛地区,领域跨度也大,从纯农作物种植数字化,到数字养殖,再到乡村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都有触及,其中,他了解到乡村数字治理类作品已有落地案例,而他认为数字养殖类、电商平台类等方案作品落地性也较强。

建议入围作品明确目标乡村特点、痛点优化方案

但是,于洋在采访中也提到某些参赛方案存在“通用化”问题,没有对目标乡村进行深入思考,仅是将一些已经在其他地方成熟落地的方案稍作改造套用,“这种方案对目标乡村还是有用的,但是我感觉创新性不足,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乡村的特点、需求进行提炼。而且可能需要较大的投资,当地财政不一定能够支撑。”

于洋认为除了应用数字技术解决当地亟需解决的问题外,在方案中尤其是建筑规划类方案中,还应当想办法保留当地文化和民俗特色,力争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此,于洋解释道:“比如在四川某些地方为村民建的房子是别的省区甚至国外的风格,而没有很好地继承四川民居建筑的风格和特点,那这个地方在‘乡愁’这块就变了,在这种乡村长大的孩子就很难有对自己故乡的独特记忆。”

最后,于洋建议目前入围的选手抓紧时间优化自己方案的呈现形式及细节,梳理作品的背景和所针对问题,明确问题的特殊性,并完善相关解决方案,“方案一定要切实解决一个乡村痛点问题,并且要指出这个问题目前因为种种原因还未解决。然后,方案要阐明如何通过数字技术,信息化技术等解决问题,最后能帮助当地村民提升生产、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或提升幸福感等。”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