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小提琴、《黄河大合唱》手稿亮相国博 “十三艺节”主题展

封面区块链 该文章已上链 >

封面新闻 2022-09-02 14:30 36579

冼星海的钢笔。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封面新闻记者 粟裕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80多年前,这段诞生于延安的旋律《黄河大合唱》鼓舞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赞歌。观展者通过玻璃展柜看到这份手稿,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抗战救亡精神号角的力量。

《黄河大合唱》总谱。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9月1日,“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主体活动之一,展览共分4大篇章,这也是近年来对80年文艺成果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展示,汇集图片、文献和实物等千余件展品,其中还展出了冼星海延安时期使用的小提琴、钢笔、胸章和《黄河大合唱》手稿等。

冼星海的小提琴。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据介绍,本次主题展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展览分为“精神如炬,奋起革命新文艺”“大道如歌,奋笔书写新华章”“信念如磐,奋发改革新征程”“江山如画,奋进伟大新时代”4个篇章。全面展现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和新时代我国文艺事业取得的非凡成就,突出呈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攀文艺“高峰”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本次展览在策展之初即确定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策展理念,并组织美术、戏剧、音乐、文学各领域专家多次召开策展会、专家论证会,对展览内容、形式进行全方位学术把关。力图通过展览,多维度、多角度展现在党领导下的中国文艺发展历程,尤其展现新时代以来,文艺事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发挥的巨大作用。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展览策展人刘万鸣向封面新闻记者介绍,国家博物馆为本次展览提供了3个展厅,3000多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并组织了最强阵容的团队投入展览的内容和设计工作。展览的序厅吊顶采用党旗为中心,群星环绕的设计。展览配色方案也非常用心,以黄土色代表延安时期的文艺,葵花橙色体现新中国成立的时代气象,用绿色讲述第三篇章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使用中国红和金色代表第四篇章辉煌的新时代。

在具体展陈设计上,多以文物群组或图片阵列的形式集中展示,并注意氛围感、时代感的营造。比如复原了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桥儿沟的校门,通过油画《开国大典》与歌舞史诗《东方红》的配合营造新中国成立时的历史情境,以200多本出版物组成的大型书墙直观展示了新中国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在环形剧场中播放大型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及展出演出道具,生动还原了建党百年演出时的盛况等。

记者注意到,展览展出了著名音乐家吕骥先生上世纪40年代从上海带去延安的旅行箱,口琴演奏家任虹先生在延安时期演奏时的口琴,著名版画家古元先生在延安自制的木刻刀等,这些都是首次和观众见面。

著名音乐家吕骥上世纪四十年代从上海带去延安的旅行箱。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此外,展览围绕《黄河大合唱》主题展出了冼星海延安时期使用的小提琴、钢笔、胸章和《黄河大合唱》手稿等。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1935年回国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教学之余,冼星海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名作。

《黄河大合唱》简谱。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展览中展出的手稿《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代表作。1939年3月,33岁的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寻找谱曲灵感。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拉着词作者光未然,让他一遍遍讲述黄河边上的故事。当讲到船夫呼喊着号子,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时,冼星海的创作灵感瞬间被激发:“船夫号子就是黄河的声音,用它撞开《黄河大合唱》的门!”有了灵感的冼星海,用6天时间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初步创作。据悉,展览将持续到9月15日。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