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子禾:一个人的乌镇

封面新闻 2022-09-01 14:21 60819

文/子禾

江南美景无数,对我来说,最怀念的还是乌镇。

几年前的一个冬天,我一个人去了乌镇。天上下着细雨,初冬的寒冷跟着雨的脚步袭上街头。我不禁埋怨,这天气太糟糕了。帅气的导游笑道,这天气才好呢,游乌镇就是要下着小雨才有感觉。

下车,撑开伞钻进雨里,抬眼一望,江南水乡的轮廓魔幻般出现在蒙蒙细雨中。

乌镇入口,有一幅石雕实景画。石像塑造的人物,在古老的街巷中劳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水乡人家的生活。实景画后面,有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建筑,房顶上立着“乌镇”两个大大的繁体字,字体和颜色,都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进入小镇,像是走进时空隧道,钢筋水泥不见了,车水马龙也隐在身后。街道又窄又长,两边全是老旧的木质楼阁。脚踏在青石板上,有一种庄严的厚重感升腾起来。我不禁想起那句歌词:“雨纷纷,旧故里草木生,我听闻,你仍守着空城……”悠远的孤独感,从巷子深处弥漫过来。

为保护小镇风貌,这里的人家早已迁去了新城,老宅子大多门户紧闭,用沉默记录着时光的历史。偶有对游人开放的,走进去,好像走进了深宅老院,那些精致的雕花窗和床、桌和椅,静静地向游人诉说着这里曾经有过的繁华。

街中心不起眼处,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茅盾故居”。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走进了茅盾儿时生活学习的地方。走进故居,有一种铅华尽洗的感觉,先前见过的繁华突然显得十分俗气。故居展出了茅盾一生中大量而珍贵的照片、作品手稿、原版书刊、题字、信件及部分遗物,还有他13岁时的作文本和最后的手迹。文人的魅力,为小镇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茅盾故居的对面,是高悬着“林家铺子”商号的店面。今天的林家铺子,已不见当年身穿长衫、愁眉苦脸的林先生。几位年轻俊俏的水乡姑娘,头扎蓝印花布折成的帽子,身穿蓝印花布的褂裤,站在货物琳琅满目的柜台里,热情地向八方游客推荐特产。让林先生苦恼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只要乌镇存在,林家铺子就会继续营业。小说中,林家铺子不得不关门。但正是这篇小说,又使如今的林家铺子生意兴隆,这恐怕是茅盾不曾想到的。

从街道走出来,见到的是水乡特有的场景:小桥,流水,吊角楼,乌篷船,垂柳等,与绵绵细雨融在一起,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中国画。这样的景只在画中见过,如今亲临,大家纷纷举起相机,珍藏这一难得的景致。从河廊走过,看到两三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坐在大伞下写生,游人的脚步声和相机的闪光,丝毫没影响他们的专注。

乌镇这样的地方,适合一个人旅行。撑一把油伞,慢慢走近,用孤独的脚印丈量雨巷的幽深,用平静的心绪感受水乡的韵味。岁月在逝去中不断改变面貌,唯有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永葆魅力。

【“浣花溪”文学栏目征稿启事】

欢迎投来散文(含游记)、小小说等纯文学作品,诗歌因系编辑部自行组稿,不在征稿范围内。字数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标题注明“散文”或“游记”或“小小说”。作品须为原创首发、独家向“浣花溪”专栏投稿,禁止抄袭、一稿多投,更禁止将已公开发表的作品投过来。作者可以将自我简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邮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将文字发过来即可。在封面新闻发表的部分作品会被华西都市报《宽窄巷》副刊选用。作者信息包括银行卡户名、开户行及网点的详细准确信息、卡号、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评论 0

  • 还没有添加任何评论,快去APP中抢沙发吧!

我要评论

去APP中参与热议吧